盗墓贼盯上桐口山一古墓
内容更新时间:2009-11-13 12:41:15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近日,记者随县文物普查小组在荆溪文物普查时,在桐口山发现一座新近被盗的古墓。
墓前有两匹石马,一匹完整,另一匹已残,马身与底座分离。保存完整的石马身长约2米,高约2.3米,宽约0.5米。它四肢稳稳地站在长方形底座上,两耳直竖,双目圆睁,嘴巴微张,显得神采奕奕。马鬃和马勒、缰绳、攀胸、马鞍、马镫等马具均为浮雕,雕工细致,罩于马鞍上的鞍袱上还隐约可见一只神兽。据村民介绍,原来墓前还有两只石羊,如今已不知去向。专家推测,墓有神道但已被破坏,这可能是一座规格较高的坟墓。从墓旁散落的墓砖推断,这是一座宋代券顶砖室墓。墓前和墓顶均有一个盗洞。墓前的盗洞呈半圆形,已打破券顶,通往墓室。所挖出的墓砖被随意堆放在附近,且表面已长出青苔,估计已有一段时间。
在墓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长约1.6米,宽约0.5米,深约2.5米的方形盗洞(如图)。洞口大量新土被翻出,盗洞内两侧壁清晰可见铁锹挖凿的痕迹和脚窝。住在附近的林先生反映:“前几天凌晨两三点左右,家里的狗一直乱叫,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我看见一部外地车牌的车辆在附近逗留。”受邀参加县文物普查工作的原省博物馆副馆长王振镛肯定地说:“这就是盗墓者近日所为,看起来应该还没得手,但是已经挖了这么深还没挖到,肯定不甘心,还会再来!”
目前县文物部门已经通知附近居民,注意来往陌生人,并呼吁广大群众群策群力,加强看护,阻止这类破坏文物的现象发生,遇到情况应及时拨打110报警。(记者 曾致远 文/图)
墓前有两匹石马,一匹完整,另一匹已残,马身与底座分离。保存完整的石马身长约2米,高约2.3米,宽约0.5米。它四肢稳稳地站在长方形底座上,两耳直竖,双目圆睁,嘴巴微张,显得神采奕奕。马鬃和马勒、缰绳、攀胸、马鞍、马镫等马具均为浮雕,雕工细致,罩于马鞍上的鞍袱上还隐约可见一只神兽。据村民介绍,原来墓前还有两只石羊,如今已不知去向。专家推测,墓有神道但已被破坏,这可能是一座规格较高的坟墓。从墓旁散落的墓砖推断,这是一座宋代券顶砖室墓。墓前和墓顶均有一个盗洞。墓前的盗洞呈半圆形,已打破券顶,通往墓室。所挖出的墓砖被随意堆放在附近,且表面已长出青苔,估计已有一段时间。
在墓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长约1.6米,宽约0.5米,深约2.5米的方形盗洞(如图)。洞口大量新土被翻出,盗洞内两侧壁清晰可见铁锹挖凿的痕迹和脚窝。住在附近的林先生反映:“前几天凌晨两三点左右,家里的狗一直乱叫,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我看见一部外地车牌的车辆在附近逗留。”受邀参加县文物普查工作的原省博物馆副馆长王振镛肯定地说:“这就是盗墓者近日所为,看起来应该还没得手,但是已经挖了这么深还没挖到,肯定不甘心,还会再来!”
目前县文物部门已经通知附近居民,注意来往陌生人,并呼吁广大群众群策群力,加强看护,阻止这类破坏文物的现象发生,遇到情况应及时拨打110报警。(记者 曾致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