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发现元末陈有定屯兵处

内容更新时间:2009-09-18 16:01:12来源:闽侯乡音报

王振镛在遗址考察。  陈宗兴  摄
 
       本报讯   600多年前,这里曾是元末忠臣陈有定的屯兵处,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600多年后,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这座军事要塞,准备将其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00多年前的军事要塞气势犹存
       近日,记者跟随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南通镇方山村寻找陈有定屯兵处。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大家从山脚下驱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约一个小时到达方山水库,又沿着陡峭的山坡攀爬一个多小时,在方山水库的西南侧找到了元末将领陈有定屯兵处。
      遗址海拔400多米,四周地势险要,雄踞方山之上。据县博物馆馆长曾江介绍,此处地形易守难攻,上山地势险要,而山上屯兵处地形平坦,是一个天然的练兵之处。元末将领陈有定就是看中了这点,所以在这里设立了屯兵处。
      经过了600多年,这里已是一片断壁颓垣,荒凉满目。营房的屋顶已荡然无存,墙体用不规则的小石块堆砌而成,高约两三米,部分墙壁已坍塌。经过数百年风雨剥蚀,墙壁已呈铜绿色,墙面上吊挂着青藤,墙头的杂草在风中摇弋。“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方山上开荒种茶,这里曾被作为茶叶加工厂,还住着不少人呢。”方山村村民陈大利在一旁介绍。
      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环绕遗址四周,对遗址进行考察。福建省博物院原副院长王振镛在现场就绘制出了陈有定屯兵处分布情况:营房大致呈南北纵向排列,共3排11间,房间大小不一,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可以看得出,这些营房虽然被修缮过,但墙体大部分仍保留着原貌。”王振镛说。与兵营相隔不远,有一块相对平坦的空地,约半个足球场大小。“这就是当年士兵的训练场。”曾江说。
拟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证,陈有定的方山屯兵处建于元末明初,遗址距今约600多年,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调查考证中,并着手做好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
      据史料记载,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国号为明,改元洪武。当年十月,朱元璋任命中书平章政事胡美为征南将军,从江西进军福建。发兵之前,派使者到延平(今南平),招谕陈有定归降。陈有定置酒大会诸将,杀死使者,沥血入酒瓮中,与众共饮,誓死效忠元朝。之后陈有定又亲赴福州,环城筑垒,严密设防,分军为二:以一军守福州,自引一军回延平拒守。陈有定战败后,曾饮毒自杀。明军进城后发现他尚未气绝,将其押送南京,后被杀。
      “陈有定是朱元璋入闽后遇到的强劲对手,据传当年在这里曾有3000多驻兵,目前发现的屯兵处只是遗存的一部分,而且在现场尚未发现元代的遗物,今后还需进一步考证。”王振镛告诉记者。
      “为抵抗朱元璋,陈有定修缮此处险隘,在当时军事战略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受当时历史条件和环境制约,物质很缺乏,修筑这样的军事要塞实属不易。”曾江说,在方山发现陈有定屯兵处,对于研究元末明初这段历史意义非凡。( 记者  陈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