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志愿军战士穿着军装入殓
内容更新时间:2009-09-11 15:33:16来源:闽侯乡音报

何汉东与朝鲜小朋友合影。
县档案馆供图
县档案馆供图
本报讯 老志愿军战士何汉东,生前保留了丰富的“抗美援朝”时期的物品,去世后,其家属决定将这些遗物捐献给县档案局(馆),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中朝人民的友谊。9月1日上午,记者随县档案局工作人员一同前往何汉东家,探访这位老志愿军战士的军人本色。
“他向来重视保存自己的物品,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的军服、奖章和照片。”刚到位于福州东光花园的何汉东家,何汉东的遗孀陈宝玉,就小心翼翼地取出何汉东生前留存下来的纪念物,一一介绍其来历,让档案局工作人员挑选值得馆藏的物品。
在当天的捐赠活动中,何汉东的遗属向县档案馆捐赠了朝鲜颁发给何汉东的证书、奖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何汉东在朝生活、工作的照片等共33件。
据陈宝玉介绍,何汉东于1935年10月出生于南屿镇芝田村。1951年6月,同2000多名福州热血男儿一道,响应政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应征入伍,编入志愿军23军73师工营。1952年8月,其所在的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在朝期间,何汉东先后在军队后勤部、战地医院工作,并担任了中尉军医。因为表现突出,何汉东先后荣获四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获得“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五好学员”等称号。1958年回国后,在沈阳某部队工作。
复员后,何汉东先后在南屿保健院、县织布厂、上街卫生院、南通卫生院和闽侯一中等单位担任医师工作。
“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陈宝玉说,“从部队复员后到分配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在南屿老家,自费办起了诊疗室,义务为乡亲们治病。还自己掏钱,为经济有困难的病人抓药、打针。”由于何汉东服务热情,诊疗手法高超,许多外乡村的病人也纷纷慕名前来就诊,即使退休在家了,还经常上门为需要帮助的人诊治头疼脑热。
“他对军队有很深厚的感情。”陈宝玉告诉记者,平日里,何汉东经常对着他受中尉军衔时的军装凝视,并多次嘱咐家人,在他死后要让他穿着军装入殓。今年8月间,何汉东因病去世,家人遵照他的遗愿,让他穿上受中尉军衔时的军官服入殓。
“今天,我们将他的遗物捐献给县档案馆,也是让后人更加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陈宝玉说。(记者 张存金 通讯员 黄荣)
“他向来重视保存自己的物品,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的军服、奖章和照片。”刚到位于福州东光花园的何汉东家,何汉东的遗孀陈宝玉,就小心翼翼地取出何汉东生前留存下来的纪念物,一一介绍其来历,让档案局工作人员挑选值得馆藏的物品。
在当天的捐赠活动中,何汉东的遗属向县档案馆捐赠了朝鲜颁发给何汉东的证书、奖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何汉东在朝生活、工作的照片等共33件。
据陈宝玉介绍,何汉东于1935年10月出生于南屿镇芝田村。1951年6月,同2000多名福州热血男儿一道,响应政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应征入伍,编入志愿军23军73师工营。1952年8月,其所在的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在朝期间,何汉东先后在军队后勤部、战地医院工作,并担任了中尉军医。因为表现突出,何汉东先后荣获四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获得“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五好学员”等称号。1958年回国后,在沈阳某部队工作。
复员后,何汉东先后在南屿保健院、县织布厂、上街卫生院、南通卫生院和闽侯一中等单位担任医师工作。
“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陈宝玉说,“从部队复员后到分配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在南屿老家,自费办起了诊疗室,义务为乡亲们治病。还自己掏钱,为经济有困难的病人抓药、打针。”由于何汉东服务热情,诊疗手法高超,许多外乡村的病人也纷纷慕名前来就诊,即使退休在家了,还经常上门为需要帮助的人诊治头疼脑热。
“他对军队有很深厚的感情。”陈宝玉告诉记者,平日里,何汉东经常对着他受中尉军衔时的军装凝视,并多次嘱咐家人,在他死后要让他穿着军装入殓。今年8月间,何汉东因病去世,家人遵照他的遗愿,让他穿上受中尉军衔时的军官服入殓。
“今天,我们将他的遗物捐献给县档案馆,也是让后人更加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陈宝玉说。(记者 张存金 通讯员 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