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救救我吧!!

内容更新时间:2009-09-11 15:32:16来源:闽侯乡音报

      21岁的祥谦镇枕峰村村民林桂铭,现就读于漳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于今年3月确诊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虽有不少同学、好友捐款,但治病的费用仍有很大缺口,一家人整日为进一步治疗而发愁。
      林桂铭突患白血病的消息传开后,他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同学从四面八方为他捐资治病。村里的父老乡亲也把一张张舍不得花的钞票送了过来。社会的关爱让曾经绝望的林桂铭决定坚强地活下去。他说:“我不能白白用别人的钱,给我捐过钱的好人,我会把他们的名字记在心里,将来要回报他们。”
      要完全治好林桂铭的病,需要采取免疫治疗或骨髓移植,然而高昂的治疗费让本就拮据的林桂铭一家更是手足无措。为此,林桂铭含泪泣求:好心人,救救我吧!!
病魔把他从教室拉上病床
      2008年7月,林桂铭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福建省漳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并担任班上的组织委员。在师生眼中,他是一名资质聪颖、成绩优秀的高材生,但人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和白血病遭遇。
      2009年2月刚开学不久,林桂铭就感觉自己脸色苍白,腿脚发酸,偶尔还会发烧。“可能是感冒了。”林桂铭没有把这些症状放在心上。3月初,因淋巴结肿大,林桂铭向辅导员请了一周的假。“本以为一周后我就可以回学校继续上课,没想到,命运就这样捉弄了我。”林桂铭哽咽地对记者说。
      3月9日,在父母的陪同下,林桂铭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做了血样检查,结果发现他的白血球含量达到了70000个,而正常人的白血球含量是4000到1万个。经医生确诊,林桂铭患上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当医生告诉我们病情后,我一下子就瘫在了地上,连路都走不成了。”桂铭的妈妈说,担心孩子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他们在儿子面前只能强装笑脸。“我们当时都不敢告诉他实情,都谎称只是贫血。”
      但是,聪明的林桂铭早在医生确诊的时候,就已经偷偷看到了自己的病情诊断书了。得知消息的林桂铭感到了绝望,他说:“我上学已经把家里的钱快花完了,本想着再过两三年自己毕业后就可以报答父母,没想到会这样。当时我甚至想到了死。可是,父母养我这么大,家庭学校把我培养成大学生,我真的不愿意就这样离去。”
爱心因他的生命而汇集
      林桂铭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治疗期间,漳州师范学院的老师吴义娜四处打听治疗的方法。后来他在网上查到北京的道培医院对这类白血病除了骨髓移植外,还可以采用免疫治疗,费用相对骨髓移植低。林桂铭的父亲林孝秦立刻带上儿子进京寻医。“当时我们只有7万多元钱,不过为了儿子,我们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没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关爱,我不可能坚持到现在。我一定要坚持治疗,这才对得起关心我的人。”采访中,林桂铭对记者说,他刚住进医院时,并没有向同学说明自己的病情,后来不知怎么,就有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给他打来电话、发来短信、送来钱。几个月来,漳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同学已经为他募捐到了31000元,祥谦镇枕峰村的父老乡亲也自发为林桂铭筹钱治病。
      林桂铭初高中的同学把林桂铭的病情发布到网上,他在全国各地上大学的同学看到后,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现在每天都有同学给我打电话,是这些好心人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林桂铭说,虽说治疗费还缺很大一部分,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让他感到很温暖。
爱心亟待接力
      虽然知道了治疗的方法,但如何凑够这昂贵的治疗费用,林桂铭的父母踌躇了。“我们以最低的要求来算,做完四次的免疫治疗,也需要30多万元。”林孝秦说,先前桂铭刚发病住院的时候,就已经将二十几年的积蓄、老师同学的捐款和亲戚朋友借的钱,总共15万,花完了,做免疫治疗的30多万元,林孝秦真的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筹集了。
      “医生要求我们9月6日就要入院接受第一次的免疫治疗,可这钱……能借的都借了。”林孝秦愁眉不展地说。
      “他爸爸天天在外面跑着筹钱,给孩子买药,我在家里伺候孩子。”桂铭妈妈说着哭了起来,“我们甚至想到了卖骨髓、卖肾。”
      林桂铭深深地将头埋下,又缓缓地抬起来告诉记者: “我才21岁,想到有这么多好心人给我募捐,我真的不想死,我还想将来去回报他们,我还想将来为父母尽孝,……”望着身边疼爱自己的父母,林桂铭哭了。
      “桂铭很喜欢写毛笔字,现在,只要感觉身体良好,他就会继续坐在书桌前学习、写毛笔字。”桂铭妈妈告诉记者,病情稍微稳定一点的时候,他就闲不住了。“你看桌面上堆着的,就是学校的同学给他寄过来的课堂笔记。”
      若有爱心人士愿意帮助林桂铭,可拨打本报爱心热线22077110,或拨打林桂铭电话:13609549317,与他取得联系。也可直接汇款至林桂铭的中国建设银行账号:6227  0018  2274   0061   600(记者 陈晓梅 通讯员 陈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