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滞留 愁煞农民

内容更新时间:2009-02-20 11:52:37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价钱太低了!真不忍心卖掉!”洋里乡安仁村村民谢善进心疼地看着家里堆着的5000公斤中稻,有些无奈。去年,他家收割了11000公斤稻谷。除去4500公斤稻子抵了租金和自己使用外,如今他家还有近5000公斤余粮未能售出。近五个月来,这些余粮一颗都没卖出。眼看着新一年的备耕又要开始了,没钱买种、买肥的他发愁了。和他同病相怜的还有他的邻居余须文,他家也囤积了6000多公斤余粮。

      据安仁村党支部书记黄祖清介绍,村里约有二三百户种粮专业户,目前全村约有20万公斤余粮,其中余粮超过5000公斤的有二十几户。谢善进跟记者算了笔帐,如果按每50公斤92元的收购价算的话,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佣金等成本,他一年下来只能赚三、四千元。他和老伴种田每人每天的平均工钱只有二、三十元,而现在在乡里打个钟点工一天都能赚60元。
      洋里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程道敏告诉记者,安仁村和田垱村剩余的粮食最多。去年粮食刚收获时,一部分农民以每50公斤103-105元的价格卖了部分粮食,但大多数农民认为会继续提价,于是按兵不动。结果从外省调粮后,粮食价格一路下滑。前些日子,白沙的粮贩来收购,每50公斤只有90-92元。“这价钱太低了,村民都不想卖。”黄祖清说,“如果过了‘五一’还没卖出去,谷子就会有异味了,也就更不好卖了。更重要的是,许多农户都等着卖粮后,筹备今年耕种用的资金,所以时间很紧迫。”
      洋里乡乡长吴国立告诉记者,根据摸底统计,目前全乡约有百万公斤余粮。去年由于气候好,全乡粮食增产80多万公斤。但是,去年农资普遍涨价(其中水稻专用肥每50公斤从60元涨到95元)、雇工工资提高、山区生产方式落后等诸多原因造成种粮农户去年的单位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同时,去年全国粮食普遍丰收,东北等主要粮食产区的低价优质大米大量进入我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收购价格。

      “种田的收益实在太低了。如今,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种田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田地因此也荒废了许多。”黄祖清说,村里原来有1710亩水田,如今大约荒废了300亩。种了40年地的谢善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一直都是我和老伴两人种地,儿子早出去打工了。如果这粮食的价格不能提高,太没钱赚了,我也打算今年弃掉极费工时的十几亩梯田了。而顶多再种两三年,人老了,再怎么不舍得,也种不了了。”谢善进遥指后山的一处山坳说,那里有他耕耘过的大片梯田,如果他不种了,那十几亩水田就荒废了。而同样种了一辈子粮的余须文,手捧着金灿灿的谷子,也感慨万分:“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地荒了,我很心疼!以后我们这些老头子种不了了,谁来种地?”
      “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抛荒。” 程道敏说,根据洋里山地梯田占总耕地面积70%的实际情况,可以引导农户、返乡农民种植经济农作物或玉米、马铃薯等粗粮和特色粮食。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县目前正积极着手解决洋里乡的粮食滞留问题。洋里乡政府已经在走村入户摸查,对农户余粮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县粮食局正在联系粮食加工厂和部分粮贩,准备进山收购粮食。“今天乡政府刚收到粮食局的通知,目前的价格是每50公斤96元。只要农民愿意卖,他们就组织车辆进山收购。”乡长吴国立告诉记者,乡政府将根据之前登记的花名册,组织乡、村干部逐户询问农民卖粮意向。
      程道敏还告诉记者,今年农资产品普遍降价。水稻专用肥、尿素每50公斤各降价18元和30元。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记者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