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沙堤发现一宋代古桥
内容更新时间:2009-02-20 17:28:03来源:闽侯乡音报
村民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恢复重建

本报讯 2月4日,本报新闻热线22077110接到上街镇赵先生来电称,在沙堤村有一座年代比十四门桥还早的宋代古桥。4日下午,在沙堤村几位热心老人的带领下,记者在位于鲤鱼洲宾馆路口处找到了这座残存的古石板桥。
比十四门桥还早五年
在国宾大道旁一片低矮的果林下,记者发现古桥的桥墩已经不知去向,残存的桥面石板正静静地躺在荔枝林下。桥面原先由两块花岗岩大石板铺设而成,每块石板长4.2米,宽0.65米,厚0.3米。据村里退休老教师赵永春介绍,这座桥的建成年代本来大家都不知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灌溉农田的船舶通行方便,村民将桥面垫高。由于当时没有起重设备,靠人力难以搬动石板,所以大家特别雇了个经验丰富的石匠,将两块石板纵向从中间凿为两半,以便搬运。就这样完整的两块大石板桥面,被凿开为4块,顺利解决了桥面抬高的问题。两年前,上街镇在修建国宾大道的时候,刚好这座古桥在规划红线范围中,需要搬迁。当时,有个老人用一桶水和一把刷子将积满泥土的桥面进行了清理,没想到这一冲刷,竟刷出了这座古桥将近1000年的尘封历史。在大石板的两侧边缘分别纵向阴刻着一行字体,右侧刻着“宝庆院募众缘结造石桥一所元丰三年”,左侧刻着“岁次庚申年十月日弟子林珠捨梁一条记”。从桥的落款来看,建成年份为元丰三年(如图)。村里的老人为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元丰三年为宋神宗年号,公元纪年为1080年,距今将近1000年。比建成于元丰八年的十四门桥还早五年。和闻名遐迩的榕桥村十四门桥相比,两座桥均为平桥,不但年代相近,而且梁石上的铭文字体如出一辙,同出于一人之手。但由于历史没有记载,村民对桥的来历困惑不已。
在国宾大道旁一片低矮的果林下,记者发现古桥的桥墩已经不知去向,残存的桥面石板正静静地躺在荔枝林下。桥面原先由两块花岗岩大石板铺设而成,每块石板长4.2米,宽0.65米,厚0.3米。据村里退休老教师赵永春介绍,这座桥的建成年代本来大家都不知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灌溉农田的船舶通行方便,村民将桥面垫高。由于当时没有起重设备,靠人力难以搬动石板,所以大家特别雇了个经验丰富的石匠,将两块石板纵向从中间凿为两半,以便搬运。就这样完整的两块大石板桥面,被凿开为4块,顺利解决了桥面抬高的问题。两年前,上街镇在修建国宾大道的时候,刚好这座古桥在规划红线范围中,需要搬迁。当时,有个老人用一桶水和一把刷子将积满泥土的桥面进行了清理,没想到这一冲刷,竟刷出了这座古桥将近1000年的尘封历史。在大石板的两侧边缘分别纵向阴刻着一行字体,右侧刻着“宝庆院募众缘结造石桥一所元丰三年”,左侧刻着“岁次庚申年十月日弟子林珠捨梁一条记”。从桥的落款来看,建成年份为元丰三年(如图)。村里的老人为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元丰三年为宋神宗年号,公元纪年为1080年,距今将近1000年。比建成于元丰八年的十四门桥还早五年。和闻名遐迩的榕桥村十四门桥相比,两座桥均为平桥,不但年代相近,而且梁石上的铭文字体如出一辙,同出于一人之手。但由于历史没有记载,村民对桥的来历困惑不已。
曾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
关于这座宋代古桥,记者在《闽侯县志》上没有找到相关记载。现年73岁的退休工人赵镇邦告诉记者,这座桥叫洋垱心(又名大桥兜)古石桥,横跨于通往闽江的沙堤浦上。沙堤村西部的沙堤岭隘口自古就是古驿道通往闽江上游乃至闽西的咽喉之一,也是福州和闽南一带考生进京赶考的必经道路之一。想当初,这座石板桥可是承载着古代莘莘学子希望与向往的交通要道啊。由于这里交通的重要性,至明清时,这里逐渐成了南来北往的货物集散地,石桥的码头处成了较为繁华的商贸市场,当地人成为小市头。“到了上个世纪中叶,这里的知名度还很高。”对于这里曾经的繁华,赵镇邦还记忆犹新。随着经济的发展,陆路交通迅速发展起来,摇船赶路为主的交通方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后来随着316国道的修建和沙堤浦河道的日渐淤塞,这座古桥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关于这座宋代古桥,记者在《闽侯县志》上没有找到相关记载。现年73岁的退休工人赵镇邦告诉记者,这座桥叫洋垱心(又名大桥兜)古石桥,横跨于通往闽江的沙堤浦上。沙堤村西部的沙堤岭隘口自古就是古驿道通往闽江上游乃至闽西的咽喉之一,也是福州和闽南一带考生进京赶考的必经道路之一。想当初,这座石板桥可是承载着古代莘莘学子希望与向往的交通要道啊。由于这里交通的重要性,至明清时,这里逐渐成了南来北往的货物集散地,石桥的码头处成了较为繁华的商贸市场,当地人成为小市头。“到了上个世纪中叶,这里的知名度还很高。”对于这里曾经的繁华,赵镇邦还记忆犹新。随着经济的发展,陆路交通迅速发展起来,摇船赶路为主的交通方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后来随着316国道的修建和沙堤浦河道的日渐淤塞,这座古桥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村民盼早日恢复重建
2007年3月,因修建国宾大道的需要,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宋代古桥完成了最后的一次谢幕演出,结束了她那将近千年的历史使命。根据搬迁协议,这座古桥暂时搬到附近的果林中,待沙堤村村委选址确定后,由国宾大道景观改造建设指挥部负责按照原样恢复古桥重建,古桥的石板将继续派上用场。同时,桥面加设护栏,所需经费全部由指挥部负责。眼看着时间逐渐推移,新桥还未动工,村民们担心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宋代石板,会被文物贩子盗卖。“重建是全体村民共同的愿望,我们每天散步时都要到果园看看石板在不在。”村里的赵善济和赵不流等老人还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这石板。他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尽快修复古桥,让古桥重新焕发生机。(记者 王立强)
2007年3月,因修建国宾大道的需要,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宋代古桥完成了最后的一次谢幕演出,结束了她那将近千年的历史使命。根据搬迁协议,这座古桥暂时搬到附近的果林中,待沙堤村村委选址确定后,由国宾大道景观改造建设指挥部负责按照原样恢复古桥重建,古桥的石板将继续派上用场。同时,桥面加设护栏,所需经费全部由指挥部负责。眼看着时间逐渐推移,新桥还未动工,村民们担心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宋代石板,会被文物贩子盗卖。“重建是全体村民共同的愿望,我们每天散步时都要到果园看看石板在不在。”村里的赵善济和赵不流等老人还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这石板。他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尽快修复古桥,让古桥重新焕发生机。(记者 王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