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汉义务贴报十二载
内容更新时间:2008-09-05 15:50:58来源:闽侯乡音报

林克方十二年如一日更新报纸。
戴顶斗笠,拎着袋子,夹上报纸,然后步行至岗亭处……84岁的林克方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义务贴报。12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老林从不间断,义务贴报已成为老林退休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工作。
曾有人说他是“大傻瓜”
老林1986年从福州市江洋农场退休,1995年搬到甘蔗居住。1996年,他刚搬到县城的第二年,在一次路过岗亭时,老林发现建设银行前新建了两个漂亮的阅报栏。“每次经过时,发现阅报栏空荡荡的,心里可难受了。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条件,给市民送去新闻信息。”老林就决定拿出自己私人订的三份报纸贴在阅报栏上免费让市民阅读。说干就干,老林就去找负责阅报栏管理的县委宣传部。时任宣传部部长的唐长春听说老林要义务贴报,当即高兴地赞许老林说:“这个主意很好!我支持你。”第二天,老林就拿出这三份报纸:《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和《每周文摘》(2006年后改贴《闽侯乡音》)开始了12年如一日的贴报工作。后来,在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报纸全部由宣传部提供。“刚开始时,很多人不理解。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该在棋牌馆里享受着悠然度日的退休生活,居然揽下这个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老林告诉记者,有人甚至在背后嘀咕,说他是“大傻瓜”。他的儿女也一度因为老林身体不好而反对。“让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大事,我感到很欣慰。”老林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随着在阅报栏前看报的人越来越多,那些闲言碎语也逐渐减少了。“去贴报纸我们不反对,但要多注意身体和来往的车辆。”家人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了,但他们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老林的身体。
12年来从不间断
“能够做到的事情就要尽全力去做。”这是老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2年来,老林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准时出现在阅报栏前。“冬天贴报纸最麻烦。”老林告诉记者。他说,冬天手冷得发麻,去推拉金属边框的玻璃时,经常会被粗糙的金属划破手掌。有时候,贴完报纸回去买菜,伸手往兜里拿钱时才发现手上还留有血迹,但老林只是简单包扎一下第二天又去了。最让家人放心不下的是,老林患有心脏病。有时贴了一半报纸突然心脏病发作,人就这样晕了过去。有一次,他正贴着报纸,突然感觉胸口像被烟花弹打中后爆炸一样,就轰然倒在了阅报栏前。后来送到省立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才出院。“今天的报纸还没贴呢。”躺在病床上老林还在念叨着贴报纸。对他而言,最担心的就是在福州住院,不能去甘蔗贴报纸。如果在县医院住院的话,老林总会想方设法跑去贴完报纸再回到病床。
收入微薄,心系灾区
老林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今重庆市渝北区),曾担任过村农会主席、乡农会秘书、以及县、区农会宣传委员,先后在省农业厅、大湖雪峰种畜场、江洋农场工作。在50多年前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中,他曾经到茂汶羌族自治县(今茂县和汶川县)支援当地的建设。2个多月间,他在那里开荒种玉米,那时虽然生活过得清苦,但对于曾经留下他青春足迹的地方,林克方仍然怀念不已。“5.12”家乡强烈的地震震痛了林克方的心,那段时间,他经常是贴着报纸,眼泪就哗哗直流,每天晚上都彻夜难眠。“要是时光能够再倒流,我就可以赶到汶川帮乡亲们了。”他恨不得能够年轻几岁,回到家乡投入救援。每个月退休金才800多元的他,毅然捐出了1000元。在老林卧室的桌面上,记者看到他写的一首题为《援灾思》的小诗:“家乡地震,损伤何堪。八四人老,无能支援。节衣省食,奉献千元。尽点微力,心才得安。”(记 者 王立强)
曾有人说他是“大傻瓜”
老林1986年从福州市江洋农场退休,1995年搬到甘蔗居住。1996年,他刚搬到县城的第二年,在一次路过岗亭时,老林发现建设银行前新建了两个漂亮的阅报栏。“每次经过时,发现阅报栏空荡荡的,心里可难受了。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条件,给市民送去新闻信息。”老林就决定拿出自己私人订的三份报纸贴在阅报栏上免费让市民阅读。说干就干,老林就去找负责阅报栏管理的县委宣传部。时任宣传部部长的唐长春听说老林要义务贴报,当即高兴地赞许老林说:“这个主意很好!我支持你。”第二天,老林就拿出这三份报纸:《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和《每周文摘》(2006年后改贴《闽侯乡音》)开始了12年如一日的贴报工作。后来,在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报纸全部由宣传部提供。“刚开始时,很多人不理解。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该在棋牌馆里享受着悠然度日的退休生活,居然揽下这个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老林告诉记者,有人甚至在背后嘀咕,说他是“大傻瓜”。他的儿女也一度因为老林身体不好而反对。“让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大事,我感到很欣慰。”老林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随着在阅报栏前看报的人越来越多,那些闲言碎语也逐渐减少了。“去贴报纸我们不反对,但要多注意身体和来往的车辆。”家人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了,但他们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老林的身体。
12年来从不间断
“能够做到的事情就要尽全力去做。”这是老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2年来,老林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准时出现在阅报栏前。“冬天贴报纸最麻烦。”老林告诉记者。他说,冬天手冷得发麻,去推拉金属边框的玻璃时,经常会被粗糙的金属划破手掌。有时候,贴完报纸回去买菜,伸手往兜里拿钱时才发现手上还留有血迹,但老林只是简单包扎一下第二天又去了。最让家人放心不下的是,老林患有心脏病。有时贴了一半报纸突然心脏病发作,人就这样晕了过去。有一次,他正贴着报纸,突然感觉胸口像被烟花弹打中后爆炸一样,就轰然倒在了阅报栏前。后来送到省立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才出院。“今天的报纸还没贴呢。”躺在病床上老林还在念叨着贴报纸。对他而言,最担心的就是在福州住院,不能去甘蔗贴报纸。如果在县医院住院的话,老林总会想方设法跑去贴完报纸再回到病床。
收入微薄,心系灾区
老林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今重庆市渝北区),曾担任过村农会主席、乡农会秘书、以及县、区农会宣传委员,先后在省农业厅、大湖雪峰种畜场、江洋农场工作。在50多年前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中,他曾经到茂汶羌族自治县(今茂县和汶川县)支援当地的建设。2个多月间,他在那里开荒种玉米,那时虽然生活过得清苦,但对于曾经留下他青春足迹的地方,林克方仍然怀念不已。“5.12”家乡强烈的地震震痛了林克方的心,那段时间,他经常是贴着报纸,眼泪就哗哗直流,每天晚上都彻夜难眠。“要是时光能够再倒流,我就可以赶到汶川帮乡亲们了。”他恨不得能够年轻几岁,回到家乡投入救援。每个月退休金才800多元的他,毅然捐出了1000元。在老林卧室的桌面上,记者看到他写的一首题为《援灾思》的小诗:“家乡地震,损伤何堪。八四人老,无能支援。节衣省食,奉献千元。尽点微力,心才得安。”(记 者 王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