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防空警报响彻县城

内容更新时间:2008-04-25 00:33:47来源:闽侯乡音报

刺耳的警报声引得市民翘首观望。
 
      本报讯  “呜……”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回响,这种情景对于73岁的郑平福来说,更多的是残存在记忆里的那令人恐惧的童年回忆。在4月21日我县举行的试鸣防空警报活动上,现为铁路退休职工的他向记者回忆了67年前那永远烙在脑海里的这段往事。
      郑平福告诉记者,福州第一次沦陷那年是1941年,他才5、6岁,这本该是缠在父母面前撒娇、过着快乐无忧的童年的年龄,但在他的记忆里更多的是充满恐惧的回忆,童年时一阵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至今还萦绕在他的脑海里。那时的他跟随开食杂店的父母住在福州台江。由于年纪小,很多事情都记不大清楚了,但是在他印象里最深刻的莫过于时常在耳边回荡的防空警报声。平时父母经常教育他,防空警报响起时,日本鬼子的飞机会来轰炸,不要到外面乱跑。吓得他一听到防空警报声,就往屋里跑,由于那时候福州许多地方没有防空洞,他只能躲到屋里,关上大门,然后往床铺或是饭桌底下钻,双手紧抱着床(桌)脚战战兢兢地等着警报解除后才敢出来。后来听大人说,1941年4月21日福州沦陷后,日军在台江国货路十二桥等地设立岗哨,行人经过时,要向敌人行鞠躬礼。行人稍有不满表现的,日军就惨无人道地将人捆绑后推到桥下活活淹死。深更半夜,附近的乡亲常听见同胞被杀的惨叫声。
      当天上午9时30分,防空警报在县城上空响起, 10时解除。
      “这是什么声音?”,“警报器安装在哪?”,“为什么在今天?”……响彻县城的警报声,引得街心广场几名市民诧异地翘首观望。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很多人都表示不知道是什么声音,只有上了年纪的几位老人知道,但在记者问到为什么选择在4月21日举行的时候,知道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试鸣防空警报主要是为了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使市民识别和掌握防空警报信号。”县人防办主任潘钿安告诉记者,选择福州沦陷日即4月21日拉警报,这样既可以检验警报系统设备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教育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居安思危、以史为鉴,能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据了解,我县共有16台防空警报器,分布于我县除4个山区乡镇和鸿尾乡之外的10个乡镇,其中县城7台,其它乡镇及主要地区9台。防空警报数量多,分布广,主要地区防空音响覆盖率、宣传面达100%,我县是福建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把防空警报安装到乡镇一级的县区。从2003年起,我县就开始参加由福州市统一部署的一年一度的防空警报试鸣活动,至今已是第六年。(记   者    王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