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墓前“石像生”重见天日
内容更新时间:2008-04-18 11:23:58来源:闽侯乡音报

挖掘出的文官石像。

石像神态逼真。
本报讯 4月15日,青口镇东台村戊辰自然村的村民在整理明朝大臣叶向高的墓地时,用挖掘机挖出了墓前的两尊“石像生”。记者接到报料后,随即前往采访。
15日晚7时许,记者来到东台村。热心村民告诉记者,发现石像的地方就在村里后山上,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叶向高山”,两尊石像是15日上午10点多挖出来的,现在还在山上。
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摸黑上山前往石像挖掘现场。好不容易来到挖到石像的半山腰,只见两个大坑呈左右分布,坑中分别有一尊石像侧躺在里面,两尊石像都有3米多高,重约2吨。仔细一看,其中一个是文官,头戴官帽、蓄须、手捧朝笏,相貌温文敦厚、仪态端庄,连衣服上的皱褶等细节都看得很清楚;另外一个是武官,身着盔甲、双手合十、腰佩宝剑,威风凛凛。
村民陈前是最早发现石像的人之一,据他介绍,15日,叶向高后人雇请村民修墓,因为墓前有片很大的毛竹林,修墓的村民特意请了一辆挖掘机前来挖毛竹,之后村里许多前辈来到墓前,告诉大家坟墓前原来有两尊石像,后来埋到土里不见踪影。叶向高后人便决定让被掩埋的石像重见天日。
15日上午7时到10时许,挖掘机在叶向高墓前挖了1米多深,终于碰到1件“硬家伙”,1尊文官石像首先出现在村民眼前。“这就是以前坟墓前的石像,我10多岁时在这附近放牛,还见到了石像,上世纪50年代,石像才被掩埋起来。”今年71岁的村民谢依伯仍清楚记得这2尊石像的样子。之后,在文官石像右侧,1尊武官石像被挖出。
东台村村支书蔡佑良说,叶向高是明朝大臣,距今已经有300多年了,故这两尊石像也应该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村里已经向镇里汇报情况,镇里与青口镇派出所将共同保护好石像,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鉴定。
记者随后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叶向高墓的石刻汇聚了明代石刻艺术的精华,石刻上的人和动物都雕刻得十分精致。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叶向高墓遭到严重破坏,不少文物散尽,保留下来的文物已不多见。刚被挖出来的石像叫“石像生”,石像生主要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作用。在古代,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人死后才能立石像生,因此,这对石像生对研究叶向高的生平有一定的价值。如今,叶家后代也有意重修叶向高墓,相信这对石像生会得到妥善处理。
新闻链接>>>
叶向高(1559年~1627年):明朝大臣。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叶向高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曾担任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元辅。(记 者 陈建鋆 )
15日晚7时许,记者来到东台村。热心村民告诉记者,发现石像的地方就在村里后山上,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叶向高山”,两尊石像是15日上午10点多挖出来的,现在还在山上。
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摸黑上山前往石像挖掘现场。好不容易来到挖到石像的半山腰,只见两个大坑呈左右分布,坑中分别有一尊石像侧躺在里面,两尊石像都有3米多高,重约2吨。仔细一看,其中一个是文官,头戴官帽、蓄须、手捧朝笏,相貌温文敦厚、仪态端庄,连衣服上的皱褶等细节都看得很清楚;另外一个是武官,身着盔甲、双手合十、腰佩宝剑,威风凛凛。
村民陈前是最早发现石像的人之一,据他介绍,15日,叶向高后人雇请村民修墓,因为墓前有片很大的毛竹林,修墓的村民特意请了一辆挖掘机前来挖毛竹,之后村里许多前辈来到墓前,告诉大家坟墓前原来有两尊石像,后来埋到土里不见踪影。叶向高后人便决定让被掩埋的石像重见天日。
15日上午7时到10时许,挖掘机在叶向高墓前挖了1米多深,终于碰到1件“硬家伙”,1尊文官石像首先出现在村民眼前。“这就是以前坟墓前的石像,我10多岁时在这附近放牛,还见到了石像,上世纪50年代,石像才被掩埋起来。”今年71岁的村民谢依伯仍清楚记得这2尊石像的样子。之后,在文官石像右侧,1尊武官石像被挖出。
东台村村支书蔡佑良说,叶向高是明朝大臣,距今已经有300多年了,故这两尊石像也应该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村里已经向镇里汇报情况,镇里与青口镇派出所将共同保护好石像,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鉴定。
记者随后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叶向高墓的石刻汇聚了明代石刻艺术的精华,石刻上的人和动物都雕刻得十分精致。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叶向高墓遭到严重破坏,不少文物散尽,保留下来的文物已不多见。刚被挖出来的石像叫“石像生”,石像生主要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作用。在古代,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人死后才能立石像生,因此,这对石像生对研究叶向高的生平有一定的价值。如今,叶家后代也有意重修叶向高墓,相信这对石像生会得到妥善处理。
新闻链接>>>
叶向高(1559年~1627年):明朝大臣。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叶向高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曾担任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元辅。(记 者 陈建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