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家 温 酒

内容更新时间:2008-04-07 10:06:30来源:闽侯乡音报

燃谷壳,温好酒。
 
      本报讯   一堆正在燃烧的谷壳中间偎着三个坛子,青烟缭绕,一个老人沿着坛子边缘搅动谷壳,并不时挪动坛盖上面的石块。4月2日,在大湖乡新塘村一农户家门口,记者看到了我县民间传统温酒法——谷壳温酒。
      老人家名叫陈乾修,今年79岁。“这3坛酒有180斤,去年冬至开始酿制的,目前正是温酒的好时节。”陈依伯介绍,如果青红酒未经加温直接储存,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变质。但若温过后,酒能保存更长时间,且味道逐渐变得更加醇香。
      记者发现,每个酒坛口都用塑料膜封住,并用绳子将坛口扎得严严实实,上面又压了木块和石头。“温酒也有一定技巧。” 陈依伯一边察看火势,一边向记者娓娓道来。一要注意火候,温度过低,可能温酒没效果,过高则可能出现“爆坛”现象,烧谷壳可以保持温度稳定;二要注意酒坛密封,没有密封好酒精会挥发掉;三要注意温酒时间,一般五六个小时就可以了。
      我县民间有酿制青红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古朴、精湛,在荆溪、大湖、廷坪等乡镇尤为普遍。农家大多选择每年冬至开始酿造青红酒,而温酒多在次年清明前后。酿造工艺主要是,把糯米浸泡、蒸熟,摊开风干之后用红粬进行拌和,再放进温开水、然后装入大缸发酵。大约经过2~3个月的发酵后便可滤掉酒糟,将青红酒密封储存于坛罐中,并用谷壳温酒后便可长期保存。
      用谷壳温酒的方法真有科学道理吗?为此,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宏盛闽侯酒业有限公司高级酿酒师陈明建。他已有20多年酿酒经验。
      “此法温酒是有科学依据的。”陈明建告诉记者,青红酒又叫生红酒,刚酿的酒中含有一些有益的微生物,但约3个月后,这些微生物会发酵令酒变酸。因此,若加温一段时间,酒内的微生物能被杀死。这样温过的酒能保存更长的时间。一般能保存20年以上。
      陈明建还介绍,用谷壳温酒目前在农村地区仍广泛应用。“不过,现在也有人用电热棒加温,但烧谷壳温的酒口感更好。” (记  者    陈宗兴  张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