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稻曲病高产栽培“甬优6号”
内容更新时间:2008-03-21 15:29:52来源:闽侯乡音报
问:在我县的山区和半山区,“甬优6号”的种植出现难以推广的问题,稻曲病严重影响着“甬优6号”的生产。那么应该如何防治稻曲病,在山区和半山区高产栽培“甬优6号”呢?
答:1、首先得认清“甬优6号”容易发生稻曲病的原因。种性和地理气候是造成“甬优6号”产生稻曲病的主要因素。“甬优6号”组合为籼粳型杂交稻,在亲缘关系上,其粳型占52%,籼型占42%,相对而言,粳稻比籼稻更容易发生稻曲病。另外“甬优6号”受区域小气候的影响也较大,凡是云雾浓厚、露水重湿度大的地方,稻曲病发生都偏重;在山区凡是重氮轻钾的田块,中稻稻曲病也发生偏重。山区因海拔高,在“甬优6号”抽穗扬花期间的8月底9月初,此时昼夜温差大,田间露水重,台风降雨频繁,雾气浓湿度大,同时农户在栽培习惯上历来都不重视使用钾肥,导致“甬优6号”等偏粳杂交组合的稻曲病发生偏重。种性和地理气候是人为无法改变的,为此,只有使用正确的栽培技术,突破稻曲病问题的制约,甬优6号在山区、半山区作中稻和单晚种植,超高产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2、要正确处理钾肥施用量变化与“甬优6号”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关系。无论农药空白或使用农药处理,随着钾肥使用量的增减,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也随着变化,增加钾肥的使用量,穗发病率和粒发病率都随着降低,少施或不施钾肥则反之。因此,要减轻稻曲病的发生,关键技术措施是施足钾肥,以提高抗病能力。
3、稀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不超15kg,秧田高肥水双促(促长促蘖),畦沟灌水畦面干,提高土温,促分蘖。
4、一般控制纯氮施用量每亩16kg左右,氮、钾素比例为1:1。氮肥的施用原则为重头轻尾,在施基肥时可搭配些速效氮肥,以利快速吸收利用,促进早攻快发,在烤田复水时结束总氮量的施用;钾肥主要作为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提高利用率。
5、插足基本苗,丛插2粒谷秧。中稻插秧规格为7×8寸、晚稻为6×6寸。
6、在破口和齐穗期分别用农药进行稻曲病防治,进一步减轻发病率。
7、在扬花灌浆期采用干干湿湿的方式,不能过早断水,以提高灌浆速度、结实率和饱满度;比一般品种推迟1周左右收割,以提高成熟度。(记 者 黄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