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动手清洁家园 共同营造宜居环境
内容更新时间:2008-03-19 18:18:21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2006年以来,我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把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共同营造宜居环境的浓烈氛围。
去年县领导在部署动员大会上强调:“家园清洁行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落实,并详细分解了工作任务。县里成立了由建设局、农办、爱卫办、环保局等有关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县政府先后制发了《闽侯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闽侯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闽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闽侯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治理单位名单的通知》。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至2010年,全县80%的乡镇、65%以上的行政村应完成垃圾治理任务,农村垃圾处理率达60%以上。同时选定我县15个乡镇的160个村庄作为重点整治镇、村,并确定其中6个乡镇、144个村庄为第一期重点整治单位。
目标明确了,方案制定了,组织机构到位了,有关部门开始行动了。在全县动员部署会召开后,各乡镇(街道)马上进行动员部署。于是,一项典型引路、部署缜密、全员发动的惠民工程全面铺开了。
《闽侯乡音》报、县电视台各种媒体齐上阵;横幅、标语、倡议书、学校主题班会、办培训班等各类方式闪亮登场。充分发挥了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带动广大家庭、社区、村组织参与卫生整治,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在良好氛围的感召下,我县各地农村开始采取有力措施,突出重点地开展“百日大清洁”等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多数村庄对陈年垃圾、淤泥、乱堆乱放进行比较彻底的清除,村庄的卫生状况有了比较大的改观。据不完全统计,在“百日大清洁行动”中,全县共出动2467人次,投入车辆191辆,清运垃圾436车次约325吨,使我县农村卫生状况得到较好的改观。去年市检查组对我县的整治镇、村进行了两次验收检查。在验收中,我县共有3个整治镇,55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验收。
根据我县编制的《闽侯县域乡镇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我县对15个乡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垃圾处理措施。其中南通镇在洲头村投资约50万元筹建低温热馏垃圾处理炉,规模日处理量5吨,已正式点火试运行。与此同时,我县积极筹建县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其中垃圾处理厂选址于竹岐乡,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300吨,总投估算0.92亿元,服务范围为甘蔗、荆溪、白沙、竹岐、上街、南屿等乡镇。
初春时节,漫步首邑大地,绿意醉人;徜徉街头巷尾,靓丽整洁。这整洁迷人的美景,正是我县全体干群齐心浇出的文明之花。当前,全县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一届省级文明县城的初评。(记者 王立强 通讯员 林海容)
去年县领导在部署动员大会上强调:“家园清洁行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落实,并详细分解了工作任务。县里成立了由建设局、农办、爱卫办、环保局等有关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县政府先后制发了《闽侯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闽侯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闽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闽侯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治理单位名单的通知》。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至2010年,全县80%的乡镇、65%以上的行政村应完成垃圾治理任务,农村垃圾处理率达60%以上。同时选定我县15个乡镇的160个村庄作为重点整治镇、村,并确定其中6个乡镇、144个村庄为第一期重点整治单位。
目标明确了,方案制定了,组织机构到位了,有关部门开始行动了。在全县动员部署会召开后,各乡镇(街道)马上进行动员部署。于是,一项典型引路、部署缜密、全员发动的惠民工程全面铺开了。
《闽侯乡音》报、县电视台各种媒体齐上阵;横幅、标语、倡议书、学校主题班会、办培训班等各类方式闪亮登场。充分发挥了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带动广大家庭、社区、村组织参与卫生整治,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在良好氛围的感召下,我县各地农村开始采取有力措施,突出重点地开展“百日大清洁”等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多数村庄对陈年垃圾、淤泥、乱堆乱放进行比较彻底的清除,村庄的卫生状况有了比较大的改观。据不完全统计,在“百日大清洁行动”中,全县共出动2467人次,投入车辆191辆,清运垃圾436车次约325吨,使我县农村卫生状况得到较好的改观。去年市检查组对我县的整治镇、村进行了两次验收检查。在验收中,我县共有3个整治镇,55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验收。
根据我县编制的《闽侯县域乡镇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我县对15个乡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垃圾处理措施。其中南通镇在洲头村投资约50万元筹建低温热馏垃圾处理炉,规模日处理量5吨,已正式点火试运行。与此同时,我县积极筹建县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其中垃圾处理厂选址于竹岐乡,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300吨,总投估算0.92亿元,服务范围为甘蔗、荆溪、白沙、竹岐、上街、南屿等乡镇。
初春时节,漫步首邑大地,绿意醉人;徜徉街头巷尾,靓丽整洁。这整洁迷人的美景,正是我县全体干群齐心浇出的文明之花。当前,全县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一届省级文明县城的初评。(记者 王立强 通讯员 林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