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有所减少 治污仍需努力

内容更新时间:2007-12-07 10:59:30来源:闽侯乡音报

      核心提示:鲤鱼洲宾馆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我省接待国内外贵宾、政府官员的特殊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读者经常致电本报热线22077110反映说鲤鱼洲宾馆附近有一片养猪场,猪栏里的排泄物不经处理直排内河,空气中弥漫着猪粪的恶臭味,污染了鲤鱼洲宾馆周边的环境,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鲤鱼洲宾馆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希望记者曝光。11月19日,本报记者来到了鲤鱼洲宾馆附近,对读者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采访。

现状:数量有所减少  治污仍需努力
      站在316国道苏洋段的路面上,位于国道和堤坝内一排排低矮的猪栏尽收眼底。沿着小路向猪栏走去,还没靠近,一股浓重的猪粪味立即扑鼻而来。走在猪栏间,此起彼伏的“哼哼”声不绝于耳,每个小栏里都挤着十几只体型肥硕的猪。记者粗略数一下,这一片大约有10座猪栏。在猪栏间有一条冒着白泡的小溪,猪栏里的排污口正源源不断地往小溪中排放猪的排泄物,一群群不知名的飞虫和苍蝇盘旋在乌黑发臭的小溪上。沿着小溪,在堤坝脚下记者找到了小溪通往堤坝外的出口——一个长满杂草的隐蔽洞口。堤坝外是一大片与闽江相通的河滩,污秽的排泄物把偌大的一个河滩染成一片乌黑。臭味熏天的河滩上,沉淀着黑乎乎的猪粪。从河滩往外就是闽江干流了,虽说拦着一道小土坝,但渗透出去的污水还是把入江口染成一片黑色。这里距福州西区水厂仅6公里,距鲤鱼洲宾馆700多米。
      沿着堤坝往沙堤村方向走去,沿途是两三座已经部分废弃的猪栏。再往前,在堤坝内侧又有近十座猪栏。站在堤坝上,记者放眼望去,排排连座的猪栏俨然成为一个“规模集群”的养猪场。据周边的群众介绍,自去年猪场拆迁以来,虽然猪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但污染仍不容乐观。

部门:猪价高致抵触  求同步齐拆迁
      面对养猪场带给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记者一行随即前往管辖区政府了解相关原因。
“近段时间猪肉价格高,养殖效益好,因而养猪户对养猪场搬迁的抵促情绪大,受周边乡镇的影响,拆迁工作难度增加。”就鲤鱼洲宾馆周边养猪场难以拆迁的情况,竹岐乡乡长林国雄告诉记者。
      竹岐乡苏洋村与上街镇沙堤村相毗邻,鲤鱼洲宾馆周边的养猪场分属于这两个村,而没有及时同步拆迁,也是拆迁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对此,竹岐乡林成灿副乡长向记者说道:“最好能够与上街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全力以赴地完成拆迁任务。”据了解,竹岐乡自去年8月就动用了5万多元资金,拆迁了苏洋村的两座养猪场,面积为1800平方米。目前,竹岐乡尚有6个户养猪场,存栏生猪为2966头,面积4200平方米没有拆迁。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大养猪场的拆迁力度,竹岐乡专门制定了养猪场的拆迁方案,并成立了以乡长林国雄为组长的拆迁小组。据林国雄介绍,在前段拆迁的基础上,近期竹岐乡加大宣传力度,印发宣传单,对养猪场的面积进行了丈量,并对猪栏、生猪的数量重新进行了清点。同时,乡镇机关干部成立了看护队,加强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生猪只出不进。而对限期不搬迁的养猪场,将组织人员给予强制拆迁,力争年底完成拆迁任务。
      随后,记者来到了上街镇了解相关情况。上街镇的叶勇副镇长告诉记者,拆迁难以进行,除了猪肉价格高,导致养猪户不肯拆迁外,生猪补偿标准偏低也是重要原因,养猪户要求建一个新的饲养区,解决以后生计问题。为此,上街镇也专门制定了拆迁方案,并成立了以镇长林捷为组长的拆迁小组,不断对养猪户做思想工作,希望能和竹岐乡同步调、齐拆迁。经过整治,目前上街还有13户养猪户,生猪8304头。记者了解到,为了配合鲤鱼洲宾馆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上街镇还在福州大学成立了一个生物课题组,解决生猪排泄物问题。目前上街镇拆迁小组正准备制定出台一项较为合理的生猪补偿政策,届时将与养猪户再次进行协调,希望可以和养猪户达成协议。接下来的拆迁任务,叶勇说要争取大部分协商搬迁,小部分强制拆迁,争取在12月底前拆迁所有的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