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里中巴”闹停运

内容更新时间:2007-04-01 19:34:04来源:闽侯乡音报

□  记 者  陈建鋆  陈燕  黄凌
 
      本报讯   “我们是洋里乡花桥村的村民,要去福州出差,可是左等右等一直不见中巴车的踪影,据说他们集体停运了,我们可怎么办啊?”3月19日上午9点多,花桥村多位村民心急如焚的致电本报新闻热线22077110反映。
 
车主:
管理费过高引发集体停运

      接到村民反映后记者立即驱车赶往洋里乡。10点45分到达现场后,记者看到,车站的出口处停着一辆中巴,车门紧闭,车内空无一人,而中巴车周围却挤满了几十个要出行的乘客。
      在车站旁,司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闲聊,根本没有要发车的样子。在记者表明身份后,几个中巴车主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向记者大倒“苦水”:“停运不是我们的本意,谁愿意花了几万块钱的车辆闲置不用呢?只是我们累死累活干一个月才挣那么点钱,而大头都被公司拿去了觉得太不划算,才出此下策。”接着车主们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每辆中巴车每月营业额大概2万元,除了司机和售票员工资、汽油费、养路费、车辆保养费外,每月还要交给闽运公司7000多元管理费,最后留在自己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
      “车辆只是挂靠在公司里,给了一个所谓的‘名份’,实际上一切费用和责任都是车主自己承担。之前我们花了10万元购买的车辆,最后却变成公司的财产,而且每月还要交给闽运公司那么高的管理费。”一位车主满腹怨言地说,“我们乡这几年人口外流严重,很多村民都搬迁到平原区生活了,留下来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也都在外地打工,坐车的人越来越少。春运算是一年当中人员流动最多的时候,可是春运结束我们盘点一下,发现也没剩多少钱。春运都不挣钱,继续下去就更没有搞头了。为了生计,昨晚几个车主一起去公司商量,希望下调管理费,可公司拒绝了我们请求,所以今天就集体停运了。”
 
乘客:
中巴车为谁服务?

      一位乘客告诉记者,很多人从早上七点多就开始等车了,到了10点多依然不见中巴车要启动的迹象,苦等几个小时后才获知只有一辆华威公司的中巴车在营运,而隶属闽运公司闽侯分公司的九辆中巴车都集体停运了。洋里到福州的车程有两个多小时,中巴车又是他们远行的唯一交通工具,他们只能望车兴叹。
      对于车主们的说法,乘客们想不通。“票价那么高,怎么会不挣钱?”9点就来等车的张先生气愤地告诉记者,“洋里至福州全程售价17元,况且不管是去白沙还是到甘蔗也按全程票价算,如果中途上车价格更贵,比如洋里到大坪只有短短的15公里,票价却高达7元。”
      “人民公交为人民,本应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现在却成了少部分人挣钱工具,你说气人不气人。”8点多就赶来坐车急着去福州工地上班的江先生对记者说,“现在跟往年比中巴车主钱少挣了点,心里开始不平衡,动不动就以停运相要挟,来达到他们私人目的,完全不顾及村民们出行是否方便。他们这样折腾,遭殃的还不是我们乘客!我希望有关部门好好管管,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江先生说出了在场乘客们的心声。
      据了解,洋里中巴车队集体停运作法早有历史,早在2004年12月21日,他们也曾停运过一次,造成至少近百名返乡旅客滞留福州西客站4个多小时,直至当天中午12时20分,该车队车辆才恢复正常营运。
 
闽运公司:
力保乘客顺利出行

      中午11点45分,一辆车牌号为闽AZ6022的中巴抵达洋里车站,车门刚开,等车的乘客们便蜂拥而上,不一会儿车内就挤满了乘客。由于不能超载,司机只好动员没有位置的乘客下车。
      记者从驾驶员口中得知,公司获悉洋里中巴集体停运事件后,迅速抽调车辆前往洋里运载滞留乘客。由于事发突然,公司一时找不到更多的人手,只好先调整出四辆中巴。“我们将力保村民们顺利出行。”司机介绍说。
      下午2点,记者赶往闽运公司闽侯分公司,在公司停车场,记者看到,本应投入营运的洋里车队5辆中巴一字排开,静静地停在那里。
      据公司经理刘用兴介绍,公司和他们签了合同。根据合同规定,车主当初出资10万元钱是用来预付车辆折旧费,公司是把车承包给个人经营。2006年8月,合同到期后,车辆归还公司,公司重新将旧车进行估价,以洋里车队9个成员与公司合股的形式,又重新签定了合同。所谓的车主其实只是车辆保管员。
      18日晚,洋里车队的几个车辆保管员把车开到公司,要求公司将每月上缴的管理费下调。由于没得到答复,第二天就发生了中巴集体停开事件。旅客出行是大事,事件发生后,公司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先抽调四辆中巴前往洋里乡确保村民顺利出行。同时,火速派出工作组赶赴洋里乡找车主们协商,做思想工作。“相信通过协商,一定会尽快处理好的。”刘经理最后表示。
      据了解,3月22日,洋里中巴已恢复运营。有关管理费等相关事宜仍在协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