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蔬菜成大湖人“摇钱树”

内容更新时间:2007-08-06 17:28:29来源:闽侯乡音报

■ 记   者  张存金 黄   凌  通讯员  杨葵华 林勇坚

      昔日的农田,如今搭起无数的瓜菜架子,鲜嫩的苦瓜、笔直青翠的黄瓜、稚气未脱的丝瓜挂满架;平直的水泥路旁,时不时就出现一堵装满各色蔬菜的箩筐码起来的墙,一辆辆农用运输车沿路装载这些箩筐,再满载着菜农的美好期盼,向福州进发。这是8月1日,记者在大湖乡大湖村看到的蔬菜丰收时的情景。
      三四年前,大湖村学习新塘、雪峰、蓝田、双溪等周边村蔬菜种植的发展经验,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以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据悉,全村共有400多户从事蔬菜种植,1500多亩耕地种植大白菜、苦瓜、茄子、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改变以往一年仅种一季蔬菜为多次复种,并积极对接福州市场,初步实现产销两旺。
      大湖村处于高海拔山区,夏季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喜冷怕热、积温要求不高的许多蔬菜来说,是极为理想的生长环境。而这个季节在平原地区却是高温季节,对许多怕炎热的蔬菜生长极为不利,从而形成蔬菜供应上的“秋淡”。按照“适地运作原理”,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成为大湖独具特色的优势。大湖蔬菜品质高,当地蔬菜基地在市场上已是小有名气。

 




      自从种植蔬菜后,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村民王以朋告诉记者,他种植蔬菜已经七八年了。去年,他的2.5亩菜地,仅苦瓜就收了400担,收入在二万元左右,扣除成本后,还有一万多元的盈余。一年可种植白菜、苦瓜、黄瓜等共四批,如果不是部分苦瓜枯死,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的更好。村民杨立柳说:“上半年,在蔬菜收成的日子里,每晚卖菜收入可达四五百元。现在,路况好,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菜被损坏的也少,往往能卖个好价钱。种菜是个精细活,只要肯花时间,收入真不错。”
      提起种植反季节蔬菜,村主任杨兴林高兴地说:“过去农民一年春、夏、秋忙三季,冬季就无所事事,自从种了反季节蔬菜,农民冬闲不闲了,赌博、斗殴的事也少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也就自觉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据介绍,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看到种菜可带来可观的收入,纷纷回村种菜,为大湖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反季节蔬菜,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满足了福州市场的需求。目前,大湖村每天就有7部农用运输车专门运送蔬菜到福州,每年可向福州市场提供近5000吨蔬菜,为建设福州后花园做出了贡献。
      记者在大湖乡了解到,今年,大湖乡决定以大湖村为重点,新增蔬菜基地2000亩,并对作为菜地灌溉水源的“寨上水库”进行修复,确保蔬菜基地的供水需求。预计在基地建成后,平均每天可向福州市场提供60吨新鲜蔬菜(一年按6个月计算,年产量可达1万多吨),菜农可新增收入达600多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