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下溪畔 又到春耕时

内容更新时间:2007-04-25 17:08:10来源:闽侯乡音报

■ 记   者  黄   凌   陈建鋆 通讯员  李秀钦
 

      三年前,在外做生意的潘秀珠在家乡承包了100亩早已荒废的河滩地种起了水稻。村里的人都认为她在外生意不顺,沦落到回老家种田维持生计。三年过去了,如今的潘秀珠不仅在外的生意依然红火,也成了我县的一名种植大户。
      4月18日,记者慕名来到鸿尾乡鸿尾村潘秀珠的家中。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是,眼前的这位种植大户衣着时髦、亮丽,有着中年妇女独有的韵味。“刚刚才买回来180斤的‘甬优6号’稻种,准备下个月春耕的时候全部种上这个品种的水稻。”潘秀珠一边拆包检验稻种,一边跟记者闲聊起来。
      1983年,跟在电信部门工作的先生结婚后,潘秀珠来到了电信部门做家属工。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在电信部门她做过搬运工和电缆工,她卖过移动充值卡。后来,她还在横街摆过地摊。1998年,她开起了的士。一对来自洋里乡的中年夫妇经常乘坐她的士,见她一个女子开的士十分辛苦,就介绍她到海南跟随他们一起做窗帘生意。在她的艰苦奋斗下,如今她已成立了自己的窗帘工厂――“海南木圈厂”,生产木质窗帘,生意已做到了全国各地。
      早年的艰苦生活,加上在农村出生,因此她对土地有着情有独钟的热爱。2004年,听说刘井下溪畔的河滩地荒废在那,无人耕种,她觉得着实可惜。于是她承包下了这100亩河滩地。虽然这块地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但发洪水时,种植的作物将毁之一矩。也许是老天特别眷爱潘秀珠,三年来,她种下的水稻、蔬菜等作物都丰收喜人。去年,她种下的“928”水稻,亩产达十几担,100亩的田地总共收入十几万。而且,能够吃着自己种出来的大米,有说不出的滋味。记者发现潘秀珠的手比一般家庭妇女的手来得粗糙,据她介绍,每年春耕和秋收的时候她都会亲自到田中去干活,到收获的时候,都会留一部分稻谷下来自己吃,或者送给亲友,像这样肥沃的土地种出来的米,有点象糯米的口感,十分香甜。
      在潘秀珠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这块广袤的河滩地。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一旁的刘井下溪环绕着这块土地。“下个月就要春耕了,到时又有的忙了。这次光买‘甬优6号’稻种就花了4000元钱,希望今年又是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她对记者说道:“现在除了春耕和收获的时期,我和丈夫都忙于在外的窗帘生意,膝下的一男一女都在新西兰留学。这块地,我承包了三十年,我热爱这家乡的这片土地,希望年年都有个好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