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堆里掏出金元宝 种植蘑菇鼓了榕东菇民腰包

内容更新时间:2007-04-25 15:52:26来源:闽侯乡音报

■ 记 者  陈宗兴  徐超高
      本报讯  “今年蘑菇产量高,收购价格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今年赚10多万元没问题!”竹岐乡榕东村菇农周英高兴地说。今年他种植蘑菇面积达5万平方尺,收获时最多一天可采摘几十担。
      榕东村生产蘑菇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摸索,村民走上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保护价”的蘑菇产业发展道路,种植蘑菇鼓了村民的腰包。
      记者来到榕东村食用菌实验基地,一座座新建的标准化厂房跃入眼帘。这里是闽侯县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新建设的基地,是全省规模最大、采用混凝土结构建设的食用菌实验基地之一,是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总栽培面积达6万平方尺。据了解,基地内6座标准化厂房已去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与传统的塑料棚厂房相比,混凝土结构的厂房具有保温、保湿,经久耐用的优点。
      走进厂房,用木材搭盖的7层食用菌栽培架子整齐划一。“闽1号、163号……”在菇床上插着许多标志牌。闽侯县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叶经理告诉记者:“这是蘑菇种类的标识,这些都是省轻工研究所研究试种的,目前已有134个菌种在此试验栽培。”叶经理介绍,经过试验培育成功后,菌种就可进行大规模推广。为了让菇农掌握新的栽培技术,村里将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分批举办蘑菇生产技术培训班,为菇农传授蘑菇栽培技术。同时,适时邀请一些省、市科研机构的专家到现场指导蘑菇生产,让菇棚变“课堂”,为菇农解决技术难题。
      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榕东村蘑菇产业发展带来新的良机。近年来随着科学种植蘑菇方法的推广,榕东村的蘑菇产量和价格也节节攀升。
      在竹岐榕东村委大院的蘑菇收购点,前来卖菇的菇农个个脸上笑开了花。菇农们感激地说:科技种菇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菇农何希有二十多年的蘑菇种植经历,今年蘑菇种植面积有1万多平方尺,目前已采摘六七十担了。他说,近几年来,由于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在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一系列支持,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家种蘑菇,现在村里的地都不够用了。
      今年不仅蘑菇产量高,市场价格更是创历史新高,每公斤卖到8.6元,比去年高出50%。据介绍,高价加上高产,今年将让榕东村100多户菇农均获利3万多元。
      榕东村党总支书记、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大春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将建设可控温的实验室,开展蘑菇常年性生产研究,目前,前期的规划设计等工作已完成,厂房建设将在近期动工。建成后,蘑菇的种植时间将进一步延长,产量和效益可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