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苗衍派继统凤池追百忍 江流不息千载翰墨尤“飘香”

内容更新时间:2021-10-01 13:05:12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若野
   它传承了500年,最初仅“数椽简构”,历代屡有兴废,见证着36世子孙们的奋斗史;它饱含风雨沧桑,代表的家族翰墨飘香、人才辈出,名传泽江两岸,声传四方;它让先辈的功德被后世传颂,激励着后裔奋发有为,光宗耀祖,是后人“一代更比一代强”理念的具现。 
   它就是泽江张氏宗祠,一座僻处于小村,却雕龙画凤,艳彩照人的宗祠,它所代表的祠堂文化,早已成为当地人们教育后辈的好教材。
 
 
泽江张氏宗祠坐落于南通镇泽苗村,是村内标志性建筑之一。王立强 摄
 
家族:凤池张支系  繁衍千年传世36代
 
 泽江张氏出自凤池张氏,也以五代闽国重臣、梁国公张睦为始祖,百忍堂为其堂号。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张睦五世孙张仕禧、张居瑞由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迁闽侯县南通镇泽苗村,两支子孙分驻池头厝、上厝两地,因泽江张氏居于泽江两岸,泽江之水源于大樟溪,此处江河交错,湖泊沼泽众多,人们在此垦殖良田,取“沼泽之地而植禾苗”之意,故而取名“泽苗”,旧时通称“侯官县四十七都泽苗境”。
    泽江张氏代有贤能,七世孙张肩盂生五子:张励、张勖、张劝、张勋、张动,父子兄弟科甲蝉联,有四人高中进士,两人担任户部、工部尚书。还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张元奇,他历任清廷湖南省岳州知府、奉天省锦州知府,民国内务部次长、参政院参政、肃政厅肃政使等要职,还曾任福建民政长,有《辽东集》《洞庭集》《兰台集》等著作传世。
    近现代,张氏后人更是人才济济,有国民党军少将高参张敬,他在抗日战争中协同受伤垂危的张自忠指挥战斗,壮烈殉国,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有参与组织城工部,担任三县中心(福清、长乐、林森)县委书记的张章淦烈士。抗美援朝时,泽苗村还是闽侯县参军的模范乡村,当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诸姓子弟就达30余人,泽江张氏的子孙张光华烈士即是其中的翘楚!
    目前,泽江张氏定居于泽苗已近千年,传世36代,在乡世系“十代同堂”,有1500多户,6000余人口。由泽江张氏分支而出的张氏宗族有:上街厚美、南屿玉屿、青口梅岭、福州霞湖、后坂仕尾等,后代足迹遍及海内外,宗派下子孙以10万计。
 
 
泽江张氏出自凤池张氏,也以五代闽国重臣、梁国公张睦为始祖,百忍堂为其堂号。王立强 摄
 

 
 
 
 
精雕细刻。林明秋 摄
 
 
 
 
 
名人题匾。王立强 摄
 
 
祠堂正门的《泽江张氏宗祠》的匾额,据说是泽江张氏的姻亲——清代乾、嘉、道三朝名臣陈若霖所书。王立强 摄
 
宗祠:始建于宋代  屡兴屡废“生生不息”
 
   泽江张氏宗祠坐落于南通镇泽苗村,是村内标志性建筑之一。宗祠始建于宋代,历经500多年。最初建筑仅数椽简构,用以祭祀,后历代逐渐扩充,至清时已颇具规模。1922年,祠堂再行重建,改以砖墙石柱,彩绘浮雕,三进布局,结构雄伟,祠宇巍峨。抗日战争期间,因族亲避乱四散,无人顾及,年久失修,前座墙倾壁裂,有倒塌之危,到文革时期再次被破坏。
    1995年,海外族亲相继返乡,掀起修祠劝募热潮。宗亲们集资人民币100多万元,定在1995年初夏动工,工程历时10个月,于1996年清明节竣工,随后在2005年再次扩建遂成今日之规模。如今的宗祠总面积达2231平方米,坐西向东,三进布局、砖木结构。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式木架构。由戏台、回廊、看楼、天井、前殿、后天井、后殿等组成。戏台上施斗拱藻井。前、后殿面阔三间,进深分别为七柱、五柱,蔚为壮观。
    “当年重修,宗亲们将旧祠堂前座全部拆除重建,并向前推进6米;中座翻新维修,墙壁梁柱重新刷新,石柱上的诸多联句再次予以‘贴金’,让整座祠堂焕然一新。最让宗亲们欣喜的是,连远居美国的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也以‘宗裔’自称题匾额‘源共根同’示贺,让我们一族倍感荣光!”泽江张氏宗祠理事会会长、宗亲张玉龙说。2006年10月,在祠堂重修10年后,泽江张氏宗祠被闽侯县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泽苗村文化协管员陈光钟的带领下,记者走近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祠堂正门的《泽江张氏宗祠》的匾额,据说是泽江张氏的姻亲——清代乾、嘉、道三朝名臣陈若霖所书。门前还有一只抱鼓石,系宗祠第三次重建时保留下来的文物,距今已有200年历史。
    步入宗祠,只见前后两座的斗拱藻井,宛如向上隆起的“井”,于下朝上仰望,顿有一种与遥远之苍穹“对视”的神秘感!说到中国古建筑,就绕不过斗拱,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元素之一,越是为人珍视的建筑,斗拱越是复杂、繁华。而藻井,就是用斗拱搭建出的至妙“美学”,精美的藻井不仅仅是宗祠、宫庙中天花板的一种独特造型,更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建筑学,蕴涵了华夏先人最深厚的宇宙观。
    祠堂内,高悬着连战和蒋纬国等前台湾地区政要题写的《崇德明伦》《源远流长》等匾额;还收藏着著名历史学家、作家郭沫若的墨宝,还有原《解放军文艺》编辑、总政文化部文艺局副局长张澄寰的题匾《雷池可越》,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委、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聂成文和副主席郭敏林题写的《继往开来》《承先启后》两匾,众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汇聚一堂,引人赞叹不已。
    在后座神龛前,数条直径90厘米的“双龙抢珠”石雕龙柱,呈冲天之势、祥云环绕,势欲腾飞;各24幅贴金木雕的二十四孝图和三国演义故事图镶于神龛前及后座两壁,更显得金碧辉煌。祠埕两侧还有八块石刻三国演义,是清道光年间祠堂墙顶的装饰,后被移饰于祠埕。“宗祠内还有新雕刻的各种演义人物的石刻浮雕,其造价占当年总造价的三分之一,这些古色古香的浮雕和内饰、匾额,让祠宇可观赏性大增,不但增强了对海内外张氏族亲的吸引力,也让一些慕名来参观的游览者赞叹不已,大大增加了泽苗村的知名度。”陈光钟说。
 
 
 
 
 
 
 
 
宗族荣耀。 王立强 摄
 
     
 
宗祠前的一副对联,赞誉张氏宗族根基稳固,枝繁叶茂,反映了祈盼家族兴旺、子孙繁衍的美好祝愿。 王立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