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水果在大湖试种成功

内容更新时间:2013-07-08 16:04:09来源:闽侯乡音报

长势喜人的蓝莓果。 林若野 摄

即将包装上市的蓝莓品牌。 林若野 摄
 
■记者 林若野
    本报讯
7月3日记者从大湖乡获悉,有着水果皇后、浆果之王美誉的蓝莓,在大湖乡兰口村试种成功,明年产量有望突破5万公斤。届时,美味且营养价值极高的蓝莓,将“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市民家中待客佳品。
一朝丰收
源于五载不懈坚持
    7月3日,大湖乡兰口村一处近3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陈泽磊正在采摘蓝莓。看到记者前来,陈泽磊随手取下一只黑紫色的蓝莓,请记者品尝。记者接过蓝莓投入口中,轻轻一咬,一瞬间蓝莓仿佛在口中融化了一般,味道酸甜可口,美不可言。“现在这样还不是最好吃的,如果把刚采下来的蓝莓果放到冰箱里冻上一阵子再吃,除了感觉到酸甜的滋味外,还会有一种清凉的口感,可以在夏天当做消暑的水果来食用。”陈泽磊说道。
    谈起蓝莓的试种过程,陈泽磊连连摇头,“起先真的很难”。陈泽磊告诉记者,他和另外一个合作伙伴是在2005年得知有蓝莓这一种高价水果的,经过市场调查,他敏锐地洞察到了其中潜在的商机,“在福州本地种植蓝莓大有可图”。带着这样的想法,陈泽磊和合伙人买了很多种植蓝莓的书籍,钻研起来,并不时到山东等蓝莓种植比较成功的省份“取经”充电。
    2008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种植经验后,陈泽磊他们在宁德山区租了10亩地,开始试种蓝莓。经过1年多的摸索,10亩蓝莓试种成功,但是陈泽磊明白,想要大规模种植,成功打入市场,10亩地显然远远不够。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泽磊辗转在宁德、长乐、罗源、闽侯的山区考察,最终,陈泽磊选择了在大湖乡开建他的种植基地,“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四面青山环绕,空气特别清新,更重要的是这儿的山地基本属于酸性土壤,天生适合种植蓝莓”。
    2009年,陈泽磊在大湖兰口村承包了30亩地,投入五十多万元开始试种蓝莓。因为蓝莓的品种有100多种,成活率又低,陈泽磊需要不断地进行筛选,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蓝莓品种,陈泽磊说,试种过程中,很多品种压根种不活,有的品种好不容易种活了,才发现果树基本不结果或者产量很少。又是1年艰辛的摸索,陈泽磊终于找到了20来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蓝莓品种。去年,陈泽磊又斥资在大湖东乾村承包了近200亩土地,扩建了一处蓝莓基地。今年5月,经过近4年的栽培,位于兰口村的一期30亩蓝莓结出硕果,产量达5000公斤。
价格有望平民化
    3日“优良的种植地,充足的成熟期,这些都确保了这里的蓝莓果实颗粒更饱满,口感更好”。 说到自家的蓝莓,陈泽磊满是自信。他说,在种植蓝莓的过程中,他同合伙人也调查了福建其他蓝莓种植基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那些地方的蓝莓种植规模偏小,产量远远无法满足福建本省市场的需求。再加上物以稀为贵,导致如今一小盒蓝莓的价格近30元,一斤价格近百元的现象,蓝莓成了真正的贵族果,老百姓望而却步。,在福州一家大型超市的水果区,记者看到一盒125克的蓝莓售价25元,算下来一公斤的价格为200元。据了解,蓝莓价格之所以卖得高,是因为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目前在我国主要是辽宁、山东、贵州等省份在种植,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福州市场上的蓝莓主要来自北方。
    “如今市场上的价格是偏高了,主要是产量和运输成本制约了蓝莓的价格,导致其居高不下。”陈泽磊说,“成为产地后,福州市场上蓝莓的价格肯定会下降。”
    陈泽磊告诉记者,因为蓝莓果树的生长周期较为特殊,一般每丛有结果枝条25~30条,第2年开花结果,但产量较小,第3年才有适当的产量,第4、5年进入丰产期,明年一期30亩的蓝莓园将进入丰产期,再加上东乾的基地也开始结果,到时候预计产量可达5万公斤左右。到那时,大量的新鲜蓝莓投放到福州市场,将有效地降低蓝莓的价格,让更多的市民也能消费得起。
    “今后,我们还会适时地向大湖乡当地的群众传授种植蓝莓技术,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还可以以合作社的形式同我们进行强强联合,由当地农民负责种植采摘,我们进行收购、包装和销售。如果这个模式能成功并加以推广的话,蓝莓产量必定大增,不但群众多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也可以让蓝莓真真正正走进千家万户。”陈泽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