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承包 全村农民受益
内容更新时间:2009-11-30 10:26:06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若是在两年前,提起白沙镇马坑村,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但是现在,马坑村却成为了一个热门词,“千亩沙滩、千亩果园、千亩花海”是它带给世人的直观印象,平日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尤其到了周末、节假日,村里更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何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华丽转身成为人人向往的乡村游休闲胜地?11月25日,记者走进马坑村,一探究竟。
转变观念 发展“无烟工业”
马坑村位于闽江北岸,白沙镇西南部,是个仅有368户1688人的小村庄。村民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务农,靠种水稻、蔬菜维持生计。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800元,远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568元的水平,被列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整治村。
穷则思变。马坑村的村两委干部深谙这个理:要想改变马坑村落后的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要想探索出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需要所有村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令全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马坑村支部书记林岳绥告诉记者,2008年6月他上任后,就带领大家一起寻找适合马坑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经过民主协商,村民们一致认为发展乡村休闲游这个“无烟工业”最适合。
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发展方向,接下来就是付诸实施了。
由于没有实际旅游运作经验,马坑村村两委经过考虑,决定引进一家旅游龙头企业到村里发展,带动村民们在乡村游这条路上发展致富。
“去年7、8月份,我带领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考察了周边县市的乡村游企业,如龙台山生态园、棋盘寨、千江月休闲农场等。” 林岳绥说,“刚好获悉荆溪荆隆农庄老板林祥镇想要扩大经营规模,正在物色新的地块,于是就把林老板给‘请’到了村里。”
去年12月,马坑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集体土地性质不变、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村民手中的耕地集中到林祥镇的公司——白沙湾生态农庄,用于发展乡村旅游。
从此,马坑村开始了向特色旅游乡村的蜕变。
公司+合作社+农户
个体农庄 集体赚钱
记者在马坑村采访时,见到了正在草莓园中劳作的村民陈莲忠。她告诉记者,原先她从事批发蔬菜生意,每天起早贪黑不说,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今年三月份,她从村里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承包了3亩地用于种黄瓜,经营采摘项目,才一个季度,就挣到了近4万元。
“来白沙湾旅游的游客很多,我的黄瓜根本就不要自己采摘出售。”在田间地头就能挣钱,让陈莲忠乐的合不拢嘴,“这不,我又去合作社租了9亩地,一共种了12亩草莓。今年年景很好,一斤草莓预计可以卖到15元,一亩挣一万多元没有问题。” 在马坑村,像陈莲忠这样的村民还很多,在得知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后,许多原先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
陈莲忠提起的合作社,全称叫闽侯马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由马坑村村民入股成立。“村里共有253户农户入股,每户仅限一股,每股500元。” 马坑村村主任叶智勇告诉记者,“主要是经营农俗体验项目,并指导当地村民分类种植时令瓜果,经营采摘项目。”记者了解到,在没有合作社以前,一亩地的出租价格是每年300元,而现在,每亩地是500元。 “仅这项,全村就多增加了近10多万元的收入。” 叶智勇说。
“农庄内除了迷宫和餐饮是我做的,其他的都是合作社和村民搞的。”采访中,白沙湾生态农庄负责人林祥镇告诉记者,当初,村两委邀请他来承包土地,也是希望借助他经营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所以,在建设生态农庄的过程中,林祥镇也和村两委一道,指导村里成立现代农业合作社。“生态农庄在接待游客的同时,村民们也都在赚钱。” 林祥镇很是欣慰。(记者 陈建鋆)
转变观念 发展“无烟工业”
马坑村位于闽江北岸,白沙镇西南部,是个仅有368户1688人的小村庄。村民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务农,靠种水稻、蔬菜维持生计。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800元,远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568元的水平,被列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整治村。
穷则思变。马坑村的村两委干部深谙这个理:要想改变马坑村落后的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要想探索出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需要所有村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令全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马坑村支部书记林岳绥告诉记者,2008年6月他上任后,就带领大家一起寻找适合马坑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经过民主协商,村民们一致认为发展乡村休闲游这个“无烟工业”最适合。
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发展方向,接下来就是付诸实施了。
由于没有实际旅游运作经验,马坑村村两委经过考虑,决定引进一家旅游龙头企业到村里发展,带动村民们在乡村游这条路上发展致富。
“去年7、8月份,我带领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考察了周边县市的乡村游企业,如龙台山生态园、棋盘寨、千江月休闲农场等。” 林岳绥说,“刚好获悉荆溪荆隆农庄老板林祥镇想要扩大经营规模,正在物色新的地块,于是就把林老板给‘请’到了村里。”
去年12月,马坑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集体土地性质不变、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村民手中的耕地集中到林祥镇的公司——白沙湾生态农庄,用于发展乡村旅游。
从此,马坑村开始了向特色旅游乡村的蜕变。
公司+合作社+农户
个体农庄 集体赚钱
记者在马坑村采访时,见到了正在草莓园中劳作的村民陈莲忠。她告诉记者,原先她从事批发蔬菜生意,每天起早贪黑不说,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今年三月份,她从村里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承包了3亩地用于种黄瓜,经营采摘项目,才一个季度,就挣到了近4万元。
“来白沙湾旅游的游客很多,我的黄瓜根本就不要自己采摘出售。”在田间地头就能挣钱,让陈莲忠乐的合不拢嘴,“这不,我又去合作社租了9亩地,一共种了12亩草莓。今年年景很好,一斤草莓预计可以卖到15元,一亩挣一万多元没有问题。” 在马坑村,像陈莲忠这样的村民还很多,在得知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后,许多原先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
陈莲忠提起的合作社,全称叫闽侯马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由马坑村村民入股成立。“村里共有253户农户入股,每户仅限一股,每股500元。” 马坑村村主任叶智勇告诉记者,“主要是经营农俗体验项目,并指导当地村民分类种植时令瓜果,经营采摘项目。”记者了解到,在没有合作社以前,一亩地的出租价格是每年300元,而现在,每亩地是500元。 “仅这项,全村就多增加了近10多万元的收入。” 叶智勇说。
“农庄内除了迷宫和餐饮是我做的,其他的都是合作社和村民搞的。”采访中,白沙湾生态农庄负责人林祥镇告诉记者,当初,村两委邀请他来承包土地,也是希望借助他经营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所以,在建设生态农庄的过程中,林祥镇也和村两委一道,指导村里成立现代农业合作社。“生态农庄在接待游客的同时,村民们也都在赚钱。” 林祥镇很是欣慰。(记者 陈建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