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农庄 集体赚钱

内容更新时间:2009-07-03 11:24:35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7月1日,位于白沙镇马坑村的白沙湾生态农庄正式开业,同时开业的,还有1个农俗体验区和30多个瓜果采摘园。
      农庄的经营者林祥镇,曾在荆溪镇经营“农家乐”,事业做得很成功。去年底,他受马坑村两委的邀请,来到这里承包了800多亩田地,准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本报曾以《白沙马坑村土地流转开我县先河》为题作了报道。经过半年多的建设,投资500多万元的白沙湾生态农庄正式开业,主要经营项目有植物迷宫群、农家餐饮等。
      记者在农庄里看到,原本只种水稻、蔬菜的农田,如今种上了向日葵、西瓜、玉米、西红柿等特色农作物,原本连路也没有的地块中间,多了停车场、长廊、餐饮服务区等设施。在生态农庄的中央,还有一个农俗体验区,陈列着风谷车、打草绳机、石磨等,很多游客兴致勃勃地摆弄着这些工具,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快乐。
      “农庄内除了迷宫和餐饮是我做的,其他的都是合作社和村民搞的。”林祥镇告诉记者,当初,村两委邀请他来承包土地,也是希望借助他经营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所以,在建设生态农庄的过程中,林祥镇也和村两委一道,指导村里成立现代农业合作社,开发农俗体验项目,并指导当地村民分类种植时令瓜果,经营采摘项目。这样,当生态农庄开业吸引游客后,村民也可以沾光赚钱了。
      村民王爱云种的1亩西瓜地,就是农庄内30多个瓜果采摘园中的一个。“一上午就卖了20多个西瓜。”王爱云说,其他人的瓜果采摘园,生意也和她的一样好。
      “这些项目,其实你的农庄也可以包办了,不是吗?” 记者问。
      “可以是可以,但大家一起赚钱,才是最好的。再说了,生态农庄里要是没有农民,那还叫什么农庄呢?” 林祥镇说。
      “这很有创意!”一旁的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副会长余养仕听到了记者跟林祥镇的对话,对这种农庄、合作社和村民共同开发经营的模式赞不绝口,“搞乡村旅游,不光主导投资人要赚钱,还要创造条件让附近的农民赚钱。”余养仕说。(记者 陈建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