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好学 科技致富
内容更新时间:2009-04-20 10:14:16来源:闽侯乡音报

每天张家标总要到鸡场看看。
“今天福建地区油厂豆粕报价3330元/吨。”记者刚走进小箬乡养禽大户张家标家的时候,他正在“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上查询当天饲料的价格信息。“网上的信息很重要,明天准备去买饲料了,现在赶紧看看网络上的报价,准备下订单。”张家标熟练地点击着鼠标告诉记者。张家标是小箬乡尚格村人,1990年,张家标开始养鸡,目前已拥有鸡舍10个大棚,笼养蛋鸡8万只,年产鲜蛋1000多吨,产值达500多万元。在前不久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上,张家标光荣地被评为2008年闽侯县农业种养大户。昨日,记者慕名采访了张家标,听他讲述艰难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创大业
从青圃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18岁的张家标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回到了地处偏僻山区的小箬乡尚格村,看着父母辛辛苦苦种那么十几亩地,忙活一年到头只能赚到几千元钱,刚好够年吃年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不忍心再让父母操心费力了。他开始想通过努力编织自己多彩的生活,探索自己创业致富之路。如何才能尽快改变状况呢?
“我觉得人生很多事情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那时哪懂得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走上养鸡的道路,完全是因为自己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没有成功者的一番豪言壮语,张家标的话却显得相当朴实低调。他告诉记者,那时压根儿都没想到,能因为养鸡而成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农业种养大户。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劳。职高毕业后,张家标了解到,在福州杨桥路有家道口烧鸡店,生意非常红火,做烧鸡所用的原料是一种成本低、生长快的大种鸡。于是他拿出了家中仅有的3000元积蓄,在家附近搭起了简陋鸡舍,养了200多只的大种鸡。70多天后,200多只的鸡顺利出栏,净利润500元钱,这是他人生中掘到的第一桶金。
从200只、500只、1000只直到今天的8万只,从饲养肉鸡逐渐转型为饲养蛋鸡,从此张家标的养鸡场开始了滚雪球般的扩张速度。家境贫寒的一个山村娃,通过自己的勤劳,从白手起家一跃成为小箬乡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大浪淘沙始见金
1996年,道口烧鸡店生意开始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张家标的肉鸡销路受到很大影响。凭着敏锐的市场意识,他马上转型改为饲养蛋鸡。“当年我养了4000只的蛋鸡。”张家标说着从抽屉里翻出了一本发黄的笔记簿,上面详细记录着哪年哪月养了多少只的鸡。
“我的床头总要放着一本养鸡的指南,一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从书上寻找答案。像这本书我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说着他随手从床头拿起一本皱巴巴的《海兰商品代饲养管理指南》。仅仅靠勤劳是养不成蛋鸡的,关键还是要靠科学技术。为了掌握养鸡技术,他除了自学,就到处咨询哪里有先进技术和经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年轻的张家标也开始了从网上寻找有关蛋鸡养殖和销售的信息。“现在我每天都要上网看看网上饲料和鸡蛋的价格信息,可以说网络为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张家标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就在他的事业逐步进入正轨的时候,从2003年开始爆发的“非典”和“禽流感”,造成他家的鸡蛋严重滞销,蛋价也一路下滑,但还是销售不出去。在这困难关头,县乡各级防疫部门对其如何进行消毒防疫做了细致的指导。与此同时,张家标也开始千方百计地联系新客户,拓展古田、尤溪等外地市场,甚至送货上门。在各方努力下,由于措施得力,虽然亏本,但张家标还是挺过了难关。
“‘非典’和‘禽流感’带来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在它们的冲击下,许多种养户纷纷倒闭。但辩证地看待这件事情,它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洗牌过程。危机导致行业优胜劣汰,挺过难关的养鸡户,开始进一步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规范经营,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张家标说。他告诉记者,正是经历这两次危机后,森旺养殖场的鸡蛋对接上了永辉集团等各大超市,他的养殖规模也逐步扩大,经济效益也有了稳步增长。
无心插柳柳成荫
森旺养殖场笼养蛋鸡8万多只,每月鸡粪有150多吨,难以清理的鸡粪大多堆积在公路边、鸡舍边,任其腐烂,影响了鸡场和周边环境卫生,这让张家标十分烦恼。一次张家标在农业信息网上浏览时,得知鸡粪其实是一种十分环保的无公害有机肥料,在市场上非常抢手,而且价格还不低。经加工过的鸡粪,可改良土壤、肥效持久,无毒素残留,不烧苗,长期施用田土不板结,不长杂草,并可有效减少各种菌病的发生,可少用或不用农药,降低种田成本,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等特点。鸡粪含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酸、钾,以及钙、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鸡粪可作大棚蔬菜、瓜果、茶叶、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底肥或追肥。施用鸡粪的农作物和果蔬着色好,口感好,可大幅度提高作物的商品价值。“原来鸡粪可以变废为宝。”恍然大悟的张家标马上根据网上提供的信息,开始改良鸡粪,并通过网络联系买家。很快许多周边县市的买家都蜂拥上门,原本又脏又臭的鸡粪给张家标带来了每年近30万元的额外收入。
从白手起家的农村娃,到拥有鸡舍10个大棚,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及设备总值200多万元,笼养蛋鸡8万只,年产鲜蛋1000多吨,产值达500多万元,年均纯收入35万多元的百万富翁,张家标靠的不仅仅是勤劳和执着,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和网络走出一条科技兴农发展经济的新路子。致富后的张家标还不忘带动帮助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此外,鸡粪返田,改善了乡村环境,促进了农业带动畜牧业、畜牧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我将重新选址,进一步加大投入,办一个现代化的蛋鸡养殖场,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注册一个商标,打出森旺的品牌。”为人朴实低调的张家标,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记者 王立强 通讯员 林长峰)
白手起家创大业
从青圃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18岁的张家标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回到了地处偏僻山区的小箬乡尚格村,看着父母辛辛苦苦种那么十几亩地,忙活一年到头只能赚到几千元钱,刚好够年吃年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不忍心再让父母操心费力了。他开始想通过努力编织自己多彩的生活,探索自己创业致富之路。如何才能尽快改变状况呢?
“我觉得人生很多事情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那时哪懂得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走上养鸡的道路,完全是因为自己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没有成功者的一番豪言壮语,张家标的话却显得相当朴实低调。他告诉记者,那时压根儿都没想到,能因为养鸡而成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农业种养大户。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劳。职高毕业后,张家标了解到,在福州杨桥路有家道口烧鸡店,生意非常红火,做烧鸡所用的原料是一种成本低、生长快的大种鸡。于是他拿出了家中仅有的3000元积蓄,在家附近搭起了简陋鸡舍,养了200多只的大种鸡。70多天后,200多只的鸡顺利出栏,净利润500元钱,这是他人生中掘到的第一桶金。
从200只、500只、1000只直到今天的8万只,从饲养肉鸡逐渐转型为饲养蛋鸡,从此张家标的养鸡场开始了滚雪球般的扩张速度。家境贫寒的一个山村娃,通过自己的勤劳,从白手起家一跃成为小箬乡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大浪淘沙始见金
1996年,道口烧鸡店生意开始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张家标的肉鸡销路受到很大影响。凭着敏锐的市场意识,他马上转型改为饲养蛋鸡。“当年我养了4000只的蛋鸡。”张家标说着从抽屉里翻出了一本发黄的笔记簿,上面详细记录着哪年哪月养了多少只的鸡。
“我的床头总要放着一本养鸡的指南,一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从书上寻找答案。像这本书我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说着他随手从床头拿起一本皱巴巴的《海兰商品代饲养管理指南》。仅仅靠勤劳是养不成蛋鸡的,关键还是要靠科学技术。为了掌握养鸡技术,他除了自学,就到处咨询哪里有先进技术和经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年轻的张家标也开始了从网上寻找有关蛋鸡养殖和销售的信息。“现在我每天都要上网看看网上饲料和鸡蛋的价格信息,可以说网络为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张家标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就在他的事业逐步进入正轨的时候,从2003年开始爆发的“非典”和“禽流感”,造成他家的鸡蛋严重滞销,蛋价也一路下滑,但还是销售不出去。在这困难关头,县乡各级防疫部门对其如何进行消毒防疫做了细致的指导。与此同时,张家标也开始千方百计地联系新客户,拓展古田、尤溪等外地市场,甚至送货上门。在各方努力下,由于措施得力,虽然亏本,但张家标还是挺过了难关。
“‘非典’和‘禽流感’带来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在它们的冲击下,许多种养户纷纷倒闭。但辩证地看待这件事情,它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洗牌过程。危机导致行业优胜劣汰,挺过难关的养鸡户,开始进一步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规范经营,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张家标说。他告诉记者,正是经历这两次危机后,森旺养殖场的鸡蛋对接上了永辉集团等各大超市,他的养殖规模也逐步扩大,经济效益也有了稳步增长。
无心插柳柳成荫
森旺养殖场笼养蛋鸡8万多只,每月鸡粪有150多吨,难以清理的鸡粪大多堆积在公路边、鸡舍边,任其腐烂,影响了鸡场和周边环境卫生,这让张家标十分烦恼。一次张家标在农业信息网上浏览时,得知鸡粪其实是一种十分环保的无公害有机肥料,在市场上非常抢手,而且价格还不低。经加工过的鸡粪,可改良土壤、肥效持久,无毒素残留,不烧苗,长期施用田土不板结,不长杂草,并可有效减少各种菌病的发生,可少用或不用农药,降低种田成本,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等特点。鸡粪含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酸、钾,以及钙、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鸡粪可作大棚蔬菜、瓜果、茶叶、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底肥或追肥。施用鸡粪的农作物和果蔬着色好,口感好,可大幅度提高作物的商品价值。“原来鸡粪可以变废为宝。”恍然大悟的张家标马上根据网上提供的信息,开始改良鸡粪,并通过网络联系买家。很快许多周边县市的买家都蜂拥上门,原本又脏又臭的鸡粪给张家标带来了每年近30万元的额外收入。
从白手起家的农村娃,到拥有鸡舍10个大棚,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及设备总值200多万元,笼养蛋鸡8万只,年产鲜蛋1000多吨,产值达500多万元,年均纯收入35万多元的百万富翁,张家标靠的不仅仅是勤劳和执着,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和网络走出一条科技兴农发展经济的新路子。致富后的张家标还不忘带动帮助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此外,鸡粪返田,改善了乡村环境,促进了农业带动畜牧业、畜牧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我将重新选址,进一步加大投入,办一个现代化的蛋鸡养殖场,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注册一个商标,打出森旺的品牌。”为人朴实低调的张家标,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记者 王立强 通讯员 林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