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帮带”助菇农致富
内容更新时间:2009-04-03 12:13:07来源:闽侯乡音报
叶大春,竹岐乡榕东村总支书记,闽侯县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省人大代表;获得过国家、省、市、县各级的许多奖励,是国家星火科技致富能人、省劳模。近日,他又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我县的蘑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民收入连年增加,而且还吸引了连江、闽清、长乐等地近千户农民加入种植行列。去年,带动闽侯及周边县区农户增收近5000万元,其中我县菇农增收近3000万元。

叶大春检查收购的蘑菇品质。
“这种天气,你这菇房通风不够,快把天窗、边窗全部打开,出的菇才多。”3月29日上午,在竹岐乡竹西村的一座蘑菇房里,一番查看后,叶大春立刻对菇农林祥陈提出要求。这天早上才7点,叶大春就忍着自身腰椎盘突出带来的病痛,踏着泥泞,逐个走访了竹岐乡十几户菇农,巡查他们的蘑菇生产管理情况,及时纠正他们在管理技术上的错误。“只有三户菇农出了通风不够的问题,其他的都还不错。”叶大春对这次巡查还挺满意。像这样的走访巡查,以蘑菇的生长周期(约7-10天)为准,每一茬的新蘑菇将长出时,他都会以技术员的身份下到农户的菇房进行现场指导。 “虽然许多菇农都参加过技术培训,但我还是不放心。目前的春菇管理尤其重要,技术员最好能到现场指导。这样,他们的蘑菇出菇率就高,经济效益也就上去了。”叶大春告诉记者。
“这种天气,你这菇房通风不够,快把天窗、边窗全部打开,出的菇才多。”3月29日上午,在竹岐乡竹西村的一座蘑菇房里,一番查看后,叶大春立刻对菇农林祥陈提出要求。这天早上才7点,叶大春就忍着自身腰椎盘突出带来的病痛,踏着泥泞,逐个走访了竹岐乡十几户菇农,巡查他们的蘑菇生产管理情况,及时纠正他们在管理技术上的错误。“只有三户菇农出了通风不够的问题,其他的都还不错。”叶大春对这次巡查还挺满意。像这样的走访巡查,以蘑菇的生长周期(约7-10天)为准,每一茬的新蘑菇将长出时,他都会以技术员的身份下到农户的菇房进行现场指导。 “虽然许多菇农都参加过技术培训,但我还是不放心。目前的春菇管理尤其重要,技术员最好能到现场指导。这样,他们的蘑菇出菇率就高,经济效益也就上去了。”叶大春告诉记者。
公司、农户良好互动
共创双赢局面
共创双赢局面
竹岐乡榕东村有着悠久的蘑菇种植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专业村。2002年5月,已经从事食用菌生产工作长达20多年的叶大春,创立了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集优质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生产开发、试验示范、营销和培训为一体。企业发展的同时,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了一种崭新的运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保护价。企业结合竹岐乡蘑菇生产合作社的运作机制,为蘑菇种植户提供蘑菇产前信息和资金扶助、产中技术指导、产后销售服务等全程服务,促进蘑菇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利益。几年来,公司利用贷款,采取赊、销、代购、垫款的方式为广大菇农统一提供质优价廉的蘑菇菌种和竹、稻草、牛粪等生产原辅材料,并设立发展备用基金,和农户订立保护价收购合同,统一收购销售。
在公司的带动下,几年来全县蘑菇种植户不断增加,去年全县蘑菇种植户就增至2100多户,遍及8个乡镇,蘑菇种植面积达800万平方尺,其中竹岐乡种植面积达400万平方尺。不仅如此,公司还带动了连江、闽清、长乐等地菇农近千户,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据统计,2008年,公司收购蘑菇近万吨,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带动闽侯及周边县区农户增收近5000万元,其中我县菇农增收近3000万元。
在公司的带动下,几年来全县蘑菇种植户不断增加,去年全县蘑菇种植户就增至2100多户,遍及8个乡镇,蘑菇种植面积达800万平方尺,其中竹岐乡种植面积达400万平方尺。不仅如此,公司还带动了连江、闽清、长乐等地菇农近千户,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据统计,2008年,公司收购蘑菇近万吨,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带动闽侯及周边县区农户增收近5000万元,其中我县菇农增收近3000万元。
不遗余力推广科技
带领群众致富
带领群众致富
“要致富,科技最重要。”叶大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要带领大家种植蘑菇致富,就要让大家都掌握科学的蘑菇种植方法。”为了提高菇农种植、管理技术,保障广大菇农的经济效益,叶大春在推广科技工作上可谓不遗余力。
在公司,叶大春专门建立了一个面积达10万平方尺的蘑菇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利用基地,长期与省蘑菇菌种研究总站、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系、福州市农业局食用菌办、福州市农科所等科研部门合作,大量引种、试验蘑菇新品种和探索新的栽培技术。试验成功后,将优质、高产的蘑菇良种和成功的栽培新技术加以推广。几年来,依托蘑菇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公司先后承当了“食用菌生产用药”“食用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工程”“蘑菇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福建省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等项目的研究推广。目前,蘑菇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正在进行抗病菌抗高温的蘑菇试验,从140种蘑菇品种中进行试验、筛选,如果此项试验成功,蘑菇生产期将从半年延长至全年。同时,优良品种褐色双孢蘑菇试验已经获得成功,下一步将推广。
技术有了,就要作好推广工作,达到大家一起致富的目的。数年来,叶大春一直秉承这一点。他利用科普宣传栏、开办培训班、技术员入户现场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公司每年都投入资金,不但对十几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还按照蘑菇生产的前期备料、中期菌丝培育发酵、后期采收管理等不同阶段,分别邀请省、市专家教授为菇农开办数期培训班,进行无公害、高产、优质蘑菇生产技术指导。为更方便培训,叶大春还开创了视频培训的模式。几年来,参加培训的菇农达数千人次。在蘑菇生产过程中,叶大春还定期派出技术人员作巡回指导,解决菇农的生产难题。对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则聘请省市专家予以解决。
如今,蘑菇种植成为竹岐乡极富特色的短、平、快生态型农业产业,真正形成了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商业化生产规模。自1993年以来,竹岐乡蘑菇总面积、总产量、产值位居全县之首,经济效益可观。(记 者 陈 燕)
在公司,叶大春专门建立了一个面积达10万平方尺的蘑菇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利用基地,长期与省蘑菇菌种研究总站、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系、福州市农业局食用菌办、福州市农科所等科研部门合作,大量引种、试验蘑菇新品种和探索新的栽培技术。试验成功后,将优质、高产的蘑菇良种和成功的栽培新技术加以推广。几年来,依托蘑菇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公司先后承当了“食用菌生产用药”“食用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工程”“蘑菇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福建省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等项目的研究推广。目前,蘑菇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正在进行抗病菌抗高温的蘑菇试验,从140种蘑菇品种中进行试验、筛选,如果此项试验成功,蘑菇生产期将从半年延长至全年。同时,优良品种褐色双孢蘑菇试验已经获得成功,下一步将推广。
技术有了,就要作好推广工作,达到大家一起致富的目的。数年来,叶大春一直秉承这一点。他利用科普宣传栏、开办培训班、技术员入户现场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公司每年都投入资金,不但对十几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还按照蘑菇生产的前期备料、中期菌丝培育发酵、后期采收管理等不同阶段,分别邀请省、市专家教授为菇农开办数期培训班,进行无公害、高产、优质蘑菇生产技术指导。为更方便培训,叶大春还开创了视频培训的模式。几年来,参加培训的菇农达数千人次。在蘑菇生产过程中,叶大春还定期派出技术人员作巡回指导,解决菇农的生产难题。对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则聘请省市专家予以解决。
如今,蘑菇种植成为竹岐乡极富特色的短、平、快生态型农业产业,真正形成了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商业化生产规模。自1993年以来,竹岐乡蘑菇总面积、总产量、产值位居全县之首,经济效益可观。(记 者 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