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提供资金保障

内容更新时间:2009-03-30 09:44:45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农业生产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长。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资金积累又极为有限,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解决了农民资金周转困难,也为农业和农业企业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前的采访中,嘉永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家永谈到农业贷款时,对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发放贷款,扶持“三农”工作倍加赞赏。他告诉记者,去年,嘉永食用菌有限公司在白沙孔元村生产了150万袋白背毛木耳,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由于木耳种植须一次性投入,出现了较大的资金缺口。这时,县农村信用社及时给予了20万元的贷款扶持。“这笔贷款的支持,大大减小了我的资金压力,也使得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肖家永说。
      记者从县信用联社了解到,近年来,县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经营灵活的优势,大力组织存款,扩大存款市场份额,增强支持“三农”的资金实力,同时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月末,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22302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的19.22%;各项贷款余额达140596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的32.42%;农业贷款余额达130174万元,占全县农业贷款总额的95%。贷款总额和农业贷款总额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排名中均位居首位。
吸纳存款  壮大支农实力
      为了组织支农资金,县农村信用社在抓好常规业务、固守原有阵地的同时,积极抢占优质客户,对黄金客户实施信贷牵引,并开展特色服务。特别是抓住元旦、春节、“五·一”期间农民工返乡、城乡消费市场活跃的资金回笼旺季,主动服务,吸纳存款,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
      通过发行万通卡、开通富利宝业务,改善营业网点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梳理和简化业务操作规程,提高网点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吸引高端客户,同时,积极办理代发工资、低保、农民种粮直补等业务,壮大资金实力。截止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22302万元,这为良好的支农服务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放贷兴农  服务农业生产
      县农村信用社把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拓宽支农渠道,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并鼓励发展农户抵、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形式,支持农作物种植、家畜家禽养殖和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农作物加工、工艺品制造等行业。去年,县信用社还投入300多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山区反季节蔬菜、高山早熟桃等特色农业,并向农户发放了21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惠及廷坪、大湖、白沙等7个乡镇的773户农民。年初至2月底,县农村信用社就已累放支农贷款17343万元,为农户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信用社的贷款,为农业生产解除了后顾之忧。”肖家永说,“今年,我准备继续申请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收购当地农户生产的干木耳。”
      在给予“三农”资金扶持工作中,县农村信用社积极推广企业加农户的贷款模式。“去年,我们用土地、房屋等抵押,从信用社获得了500多万元贷款。”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大春告诉记者,“贷款的注入,不仅解决了我们公司资金短缺问题,提升了公司生产和发展能力,也使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完善成为可能。”截止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已支持发展了福州新南畜牧养殖场、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青口东台茶厂等一批经营有实力、产品有特色的农业企业,在发展地方优势产业、解决劳动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至今年2月底,各类农户贷款余额达126382万元,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余额3793万元,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7557万元。
      县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全县“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主渠道。(记 者  张存金 通讯员 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