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万株苦桔苗“待嫁闺中”
内容更新时间:2009-03-02 15:22:16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昨日,记者在白沙良种场看到,许多苦桔苗呈现卷叶、萎蔫、枯黄的状态,部分苦桔苗已经染了虫害。望着成片的苦桔苗,白沙良种场的黄师傅觉得非常的可惜。“这批苦桔苗总共10余万株,是2007年春季培育的。目前只出圃1.5万株左右,除去培育时的损耗,现在场里还剩6.6万株左右。”据黄师傅介绍,良种场培育的苦桔苗都是免费送给农户种植的,但今年种植的人很少。“现在这些苗只能是先放着,等到秋季,看是不是还有农民需要。”黄师傅无奈地说。
据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熊双伟介绍,我县目前的苦桔生产量在全县的柑橘类产量中所占比例较小,目前投产的并不多。去年,在柑橘类果品销售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由于苦桔自身具有品种优良、保健作用好、耐储存、糖度低等诸多优点,加上产量有限,经宣传后,苦桔销售情况较之其它品种的柑橘要好很多。“目前只有少部分果树投产。去年种植的3000亩苦桔还要等两、三年后才能挂果,所以未来几年,苦桔的产量将大增。而目前对苦桔的宣传还不够,仍有许多人不认识这种水果。对此,种植户害怕未来的苦桔销售会成问题,所以今年只有少数农民种植。”熊双伟说。
洋里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江道敏也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我们乡有几户农民登记了种植苦桔的消息,但年后,当我们的干部准备联系白沙良种场运送苦桔苗时,这些农户又说都不种了。”洋里是我县种植苦桔最多的乡镇。目前全乡有2000多亩苦桔,其中500多亩已经投产。“去年苦桔卖的不错,但去年由于化肥等农资大涨价,成本提高,农户收益并不是很大。而且全乡还有1500亩苦桔未投产,他们也很担心以后的销售问题。”江道敏说。
据熊双伟分析,苦桔种植遇到的问题同样也是山区“三苦”种植的问题。不管苦菜还是苦笋,由于宣传上的原因,大多数消费者还没认识到“三苦”的价值,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虽然目前三苦种植在技术、生产上都不是问题,而且政府在资金、技术上都予以一定的支持,但如果销路没能解决,也不宜鼓励农民大量种植。“一定要加强宣传、包装,并引进加工技术和加工企业,开拓市场,以此带动规模生产。”熊双伟说。
据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熊双伟介绍,我县目前的苦桔生产量在全县的柑橘类产量中所占比例较小,目前投产的并不多。去年,在柑橘类果品销售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由于苦桔自身具有品种优良、保健作用好、耐储存、糖度低等诸多优点,加上产量有限,经宣传后,苦桔销售情况较之其它品种的柑橘要好很多。“目前只有少部分果树投产。去年种植的3000亩苦桔还要等两、三年后才能挂果,所以未来几年,苦桔的产量将大增。而目前对苦桔的宣传还不够,仍有许多人不认识这种水果。对此,种植户害怕未来的苦桔销售会成问题,所以今年只有少数农民种植。”熊双伟说。
洋里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江道敏也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我们乡有几户农民登记了种植苦桔的消息,但年后,当我们的干部准备联系白沙良种场运送苦桔苗时,这些农户又说都不种了。”洋里是我县种植苦桔最多的乡镇。目前全乡有2000多亩苦桔,其中500多亩已经投产。“去年苦桔卖的不错,但去年由于化肥等农资大涨价,成本提高,农户收益并不是很大。而且全乡还有1500亩苦桔未投产,他们也很担心以后的销售问题。”江道敏说。
据熊双伟分析,苦桔种植遇到的问题同样也是山区“三苦”种植的问题。不管苦菜还是苦笋,由于宣传上的原因,大多数消费者还没认识到“三苦”的价值,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虽然目前三苦种植在技术、生产上都不是问题,而且政府在资金、技术上都予以一定的支持,但如果销路没能解决,也不宜鼓励农民大量种植。“一定要加强宣传、包装,并引进加工技术和加工企业,开拓市场,以此带动规模生产。”熊双伟说。
相关链接>>>
苦桔的史考及食疗保健作用
苦桔学名瓯柑,原产于浙江瓯海一带。上世纪八十年代,瓯柑种苗混在温州蜜桔种苗中从浙江传入闽侯洋里乡。据有关专家考证,瓯柑之名首见于清梁章矩的《浪迹续谈》中的“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都者,则谓之春桔,自唐、宋即著名”的记载。又据我国园艺学科奠基人、著名园艺教育家吴耕民教授生前考证,南宋永嘉太守韩彦直撰写的《永嘉橘录》中的海红柑即现今之瓯柑。[注:《永嘉橘录》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学术专著,成书于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是国际植物学界公认为的一部“极有价值的桔类园艺学著作”。]也有学者认为,战国时代的地理学名著《禹贡》中提到的:“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其中的“橘柚”不排除有瓯柑,若是如此,则至今有2300多年栽培历史。另据史料记载,瓯柑自唐朝至宋元明清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到光绪五年才完全停止上贡。值得一提的是,在1990年,瓯柑作为北京亚运会上唯一的柑桔类水果见证了亚运盛况。
瓯柑果实金黄鲜艳,清甜多汁,略带苦味,其食疗保健价值高。据《本草纲目》记载,瓯柑具有“利肠胃中热毒。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的主治功效。而在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并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
据现代的营养成份检测,瓯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D和果糖、柠檬酸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华中农业大学中心研究室,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药室曾经分别对瓯柑果汁中主要苦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并从瓯柑果汁中提取分离了苦味物质“柚皮甙”及另一苦味物质“新橙皮甙”。柚皮甙,又称柚皮苷、柑橘甙、异橙皮甙。已证实其功效主治:健胃消食,化痰止咳,宽中理气,解酒毒。主治食积,腹胀,咳嗽痰多,痢疾,腹泻,妊娠口淡等病症,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也有一定作用。而新橙皮甙是一种天然新型营养甜味剂,其经氢化而得的新橙皮甙二氢查耳酮,甜度更是蔗糖的1500-2000倍,广泛用于果汁、果酒、饮料、糕点及药剂配方的甜味剂(矫味剂),特别适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食品。
而瓯柑除鲜食外,果实可制柑饼,可酿果酒,果皮可提炼橙皮油,花可提炼香精,也是良好的蜜源。落地果和柑皮都是宝贵的中药材。眼下正是苦桔成熟采收季节,特将佳果大力推荐给崇尚营养保健的朋友们共同分享。(记 者 陈晓梅 陈燕)
苦桔的史考及食疗保健作用
苦桔学名瓯柑,原产于浙江瓯海一带。上世纪八十年代,瓯柑种苗混在温州蜜桔种苗中从浙江传入闽侯洋里乡。据有关专家考证,瓯柑之名首见于清梁章矩的《浪迹续谈》中的“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都者,则谓之春桔,自唐、宋即著名”的记载。又据我国园艺学科奠基人、著名园艺教育家吴耕民教授生前考证,南宋永嘉太守韩彦直撰写的《永嘉橘录》中的海红柑即现今之瓯柑。[注:《永嘉橘录》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学术专著,成书于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是国际植物学界公认为的一部“极有价值的桔类园艺学著作”。]也有学者认为,战国时代的地理学名著《禹贡》中提到的:“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其中的“橘柚”不排除有瓯柑,若是如此,则至今有2300多年栽培历史。另据史料记载,瓯柑自唐朝至宋元明清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到光绪五年才完全停止上贡。值得一提的是,在1990年,瓯柑作为北京亚运会上唯一的柑桔类水果见证了亚运盛况。
瓯柑果实金黄鲜艳,清甜多汁,略带苦味,其食疗保健价值高。据《本草纲目》记载,瓯柑具有“利肠胃中热毒。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的主治功效。而在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并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
据现代的营养成份检测,瓯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D和果糖、柠檬酸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华中农业大学中心研究室,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药室曾经分别对瓯柑果汁中主要苦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并从瓯柑果汁中提取分离了苦味物质“柚皮甙”及另一苦味物质“新橙皮甙”。柚皮甙,又称柚皮苷、柑橘甙、异橙皮甙。已证实其功效主治:健胃消食,化痰止咳,宽中理气,解酒毒。主治食积,腹胀,咳嗽痰多,痢疾,腹泻,妊娠口淡等病症,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也有一定作用。而新橙皮甙是一种天然新型营养甜味剂,其经氢化而得的新橙皮甙二氢查耳酮,甜度更是蔗糖的1500-2000倍,广泛用于果汁、果酒、饮料、糕点及药剂配方的甜味剂(矫味剂),特别适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食品。
而瓯柑除鲜食外,果实可制柑饼,可酿果酒,果皮可提炼橙皮油,花可提炼香精,也是良好的蜜源。落地果和柑皮都是宝贵的中药材。眼下正是苦桔成熟采收季节,特将佳果大力推荐给崇尚营养保健的朋友们共同分享。(记 者 陈晓梅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