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助推茉莉花茶产业走向新生

内容更新时间:2008-10-31 14:59:34来源:闽侯乡音报

加入品牌战略,茉莉花茶产业能否摆脱低迷的状态?
 
      “一斤花茶一钱金。”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县曾为福州市传统的茉莉花茶重要产区,茉莉花茶生产曾经一度创造辉煌。那时,全县约有近300家茉莉花茶生产经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0几家,年产值曾达到2亿元左右,茉莉花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而如今,我县茉莉花市场正逐渐走向衰弱。目前,全县的茉莉花茶企业仅存5家,规模以上3家,年创产值仅为3000万元左右,茉莉花种植面积不到1000亩。为何昔日的辉煌产业如今衰败至此,县农业局经作站的茶叶主管唐健对记者说:“土地少,租金高,花价上不去,花茶品质不精,无品牌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未来只有致力加入品牌战略,我县的茉莉花茶行业才能走向新生。”
现状:
基地少 花价低 市场渐萎缩

      “90年代,我县夹道茉莉飘香。青口、尚干、祥谦、南通、南屿、上街等乡镇,茉莉花种植连片,茉莉花茶厂林立。”谈及过去我县茉莉花茶行业的辉煌时期,青口东台茉莉花茶厂总经理杨其涛满脸喜色,记忆瞬间凝固在那段辉煌的岁月。“然而,如今茉莉花茶市场走向如此衰败的境地,令人心酸。我厂辉煌时期,茉莉花种植面积达到350亩,如今仅剩下100多亩,基地面积逐渐减少,花源随之减少。”杨其滔说。青口东台茉莉花茶厂是我县规模较大,产值较高,销路较好的茉莉花茶生产企业。10多年来,青口东台厂每年为京城老字号“张一元”提供千担以上优质茉莉花茶,但目前苦于没有花源,部分产品只能移师广西加工。
      近几年来,由于征地增多,土地租金不断升高,茉莉花种植基地面积因此逐渐减少,且茉莉花价格又长期上不去(今年略有提高),造成了花源减少,我县许多茉莉花茶企业开始移师花源充足的广西加工。再加上企业管理及人工成本逐渐增加,茉莉花茶销售利润不断下滑,由此许多茉莉花茶生产企业选择放弃,逐步退出市场。“几年来,光在我身边的茉莉花茶厂就倒了20几家。我厂近年来的利润也只是持平,今年的经济效益还有所亏损。”杨其滔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我县的茉莉花茶企业除青口东台厂外,另外仅存的四家企业分别在尚干、祥谦、上街等乡镇。
举措:
政府加大扶持 加入品牌战略
      我县茉莉花茶产业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应该如何摆脱困境,杨其滔拥有切身感受,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政策,鼓励我县茉莉花的种植、生产和销售,加大对茉莉花基地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借鉴铁观音崛起战略,加大品牌保护及推广力度。”
      “面对土地缺少的问题,我们建议茉莉花茶企业主往山坡地、丘陵地发展基地,另外也可充分利用国道周边的地块。”唐健告诉记者。
      据了解,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福州,是我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闽侯更是福州市茉莉花种植的传统区,其所生产的茉莉花茶,既有烘青香高味爽、又有茉莉鲜花的浓郁花香,使花味茶香融为一体,形成独具地域品质特征的福州茉莉花茶。今年3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福州市继“永泰芙蓉李”之后被核准的第二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这为我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唐健对记者说,“近几年来,广西横县生产的茉莉花茶产量正在逐年提高,茉莉花茶市场日益扩大,为此我县的部分茉莉花茶企业转入广西经营。虽然如此,广西生产的花茶品质、档次不高,且价位低。而福州市茉莉花茶独具优良品质,这是我市茉莉花茶发展的亮点。今年,‘福州市茉莉花’被核准为地理标志商标,未来可能树立起‘福州市茉莉花’品牌,这为闽侯乃至福州地区茉莉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未来,也只有致力加入‘福州市茉莉花茶’的品牌战略,我县的茉莉花茶行业才能走向新生。”
      唐健还告诉记者,未来我县茉莉花茶企业主如果使用“福州市茉莉花茶”的品牌,茉莉花茶的品质必将大幅提升,这样茉莉花茶价格也就必须达到较高标准,此时作为原材料的茉莉花的价格也必然提高,种植茉莉花所获取的利润因此增加,花农种植茉莉花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茉莉花茶厂的花源自然会更加充沛。
      据悉,福州市拟成立茉莉花茶业协会,以协会自律、政府监管以及百姓监督的形式,规范茉莉花茶的生产,创造品牌效应,从而全面提升茉莉花茶的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县的青口东台茉莉花茶厂已申报协会成员,唐健说,我县还将积极督促相关企业积极报名参加,致力打造“福州茉莉花”品牌,进而加强我县茉莉花茶厂的规范化管理。(记 者   黄和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