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生意 都要讲诚信

内容更新时间:2008-08-29 16:02:18来源:闽侯乡音报


 
      “不管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讲诚信。”这是闽侯丰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华国经常说的一句话,诚然,在商海中摸爬滚打20多年的林华国,正是本着“诚信”二字,使得生意不断发展壮大,也使他倍受同行的推崇。
      出生于1950年的林华国,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荆溪永丰人。高中毕业后就随父进入福州军分区营建办当工人,因为对木工制作感兴趣并有一定的作业基础,被单位派往上海学习自来水过滤池木质斜管制作技术。凭借聪明好学,林华国很快就掌握了木质斜管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深得团部领导的赏识,升任工地施工员。随后,林华国调到福州军分区后勤运输部所属的“福州新征汽车配件厂”工作,同样凭借谦虚好学和诚实的为人,林华国很快学会了软木垫片刀模制作工艺,“当时共有7人向上海派来的技术员学习这项技术,我是唯一一个掌握这项技术的人。”说起当时的学习经历,林华国仍很自豪。
      就这样,凭着谦虚好学、热情诚实和创新精神,林华国成为单位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并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信赖。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县荆溪一带脱胎漆器工艺发展迅速,大有遍地开花之势。1984年,林华国毅然辞去在汽配厂的工作,回乡创业。“当时,单位领导一直挽留,但我的心意已决,他们也没有办法。”林华国说,单位领导见无法挽留,就向林华国优惠转售一台刨床并借给他一卡车胶合板。“当时工厂卖给我的胶合板每块以15元计价,而市场上同样的胶合板售价在30元左右,如果我转手卖出去,就能赚到几千元。”林华国告诉记者。但林华国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利用这批资产办起了“永丰脱胎漆器厂”。林华国致力于产品的更新和质量的提升,其生产的漆器很快在前苏联、东欧等国家打开了销路,产生了众多固定客户。“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靠的是诚信,有了诚信,生意才会做大,才会长久。”说到做生意的秘诀,林华国坚定地说。
      几年下来,林华国不仅还清了汽配厂借给他的胶合板的钱,还为自己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资金。上个世纪末,脱胎漆器行业不景气,富有闯劲的林华国又瞄准了工艺品行业,并于2000年创办“闽侯丰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漆器木盒。同样凭借“诚信经营”的理念,丰华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到2006年,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为了让公司能长远发展,也让工人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林华国又斥资11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16亩的新厂区。
      “眼下,工艺品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司的生产规模也被迫缩小。预计今年的产值只能达到1200万元。”林华国告诉记者,“公司有许多固定客户和加工户,一直难以割舍,即使不赚钱,也要保障客户和加工户还有广大工人的利益。”
      诚实守信的品质,成为林华国拓展生意的无形资本,更使他深得同行的推崇,在我县企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2007年,林华国当选为县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常务理事,其公司也同时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
      林华国于1996年当选为县政协常委,至今已有13个年头了。在此期间,林华国始终关注民生,提出了道路建设、环境保护、美化市容等许多关系民生的提案。“去年我提出了‘建设亮丽的甘洪路’的提案,得到县里高度重视,目前,这项工程已基本完成,为过往群众提供了诸多方便,也很好树立了我县的形象。”林华国高兴地说,“今后,我还将继续参加政协的各项活动,参政议政,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多提好的提案。”(记 者  张存金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