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龙:带领群众致富的排头兵

内容更新时间:2008-08-15 14:58:27来源:闽侯乡音报

 
      说到县内知名的果场,或许你脑海里会闪过龙台山、绿百合生态园,孰不知,在风景秀丽的白沙镇联坑村清水湾,还有一处“花果山”——闽侯县青年果场(又称白沙坑军果场), 它占地面积1180余亩,已投资500多万元,种有橄榄、龙眼、无核柿、脐橙等多种四季名优特水果26000余株。果场内还有250多亩笋材两用毛竹林、百亩花卉盆景基地,是一家集种植和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立体农业综合果场,从2000年至今,一直是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基地。这个果场的主人,是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转业军人陈邦龙。
      1996年,陈邦龙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当他看到家乡多数人还不富裕,而许多荒山因为没有被开发利用、疏于管理杂草丛生时,他心痛不已,俗话说靠山吃山,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肥沃的荒山和本地特有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实施种养结合,搞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呢?这样一定能脱贫致富,也一定能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说干就干,陈邦龙毅然带领附近几个村的青年农民和退伍军人,大胆承包了清水湾的几片荒山,这一包就是12载。
      承包后,陈邦龙一门心思扑在果场的建设、管护上。他以大山为家,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山上辛勤劳作,割杂草、喷药剂、建果园……陈邦龙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清水湾建设成为“花果山”。
      他重视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土地——在未成林的果树空间套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在果场内放养家禽家畜,提高有机肥的自供能力……科学就是生产力,这给资金不足的陈邦龙带来了多重效益,陈邦龙得以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地开发,逐步发展到如今拥有4个分场1180余亩的果林场基地。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联坑村的群众不仅在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果树,也开始大胆成片开发种植,发展起立体农业。陈邦龙不仅为消灭荒山带了好头,还向村民免费提供各种优新苗种和农业科技资料,并经常上门服务,实地指导村民如何科学施肥、科学管理。在他的指点下,各种作物长势喜人,村民们对科技种植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十几年来,陈邦龙艰辛创办的千余亩果林场,在给自己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据了解,闽侯县青年果场每年可为当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和休闲季节劳力高达1.5万个工作日,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陈邦龙曾被共青团福建省委、省科委,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全省青年星火带头人”, “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休闲观光农业有着极大的市场前景。”面对新形势,如今陈邦龙又有了更高的追求。现在,果场在种植名优果树,积极做大做强立体套种蔬菜、苗木、花卉和家禽养殖的同时,积极转型,充分发挥果场周边天然美景的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我的目标是逐步把果场打造成不仅有市场销售、果蔬加工,还要是集休闲、漫步、观光、钓鱼、登山、餐饮、食宿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园,打响品牌,成为市民乡村旅游的好去处。”现在,45岁的陈邦龙仍然为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着,他正积极面向社会,征求有志于农业的人才,并以优惠的条件与其结成合作伙伴,走共同致富之路。(记  者   陈建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