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祥: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农民

内容更新时间:2008-05-30 15:35:07来源:闽侯乡音报

      编者按  去年我县科技工作在科技宣传、科技服务、自主创新、项目带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获得2项发明专利及29项实用新型专利,他们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新在哪里?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什么影响?为此,本报推出“科技之光”栏目,为广大读者解读这发明专利背后的“秘密”。
      室内装修家具污染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保热点问题,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用于装修和家具制作的人造板甲醛释放。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解决这个环保问题,但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如今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我县上街镇农民林群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尝试,攻克了这一世界性的环保难题,他的“木片上布有针孔的胶合板”的发明,在今年4月23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同时他的另一个发明“一种在木板材表面熔合热塑性塑料薄膜的方法”也获得国家专利。
      “木片上布有针孔的胶合板”的国家发明专利,是以包装食品用的聚乙烯膜为胶合剂,应用机械互锁的原理,制成的装修和家具用胶合板(包括多层板、夹心板、实木复合板等),绝无甲醛释放,是目前国内外最干净的胶合板(与原木一样干净),并且有很好的胶合强度、耐水性和其他性能,使用寿命比其他人造板延长一倍以上。该技术以简单易行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问题,清除室内装修用胶合板材和家具进入欧、美、日等国际市场的最主要的环保方面的障碍。
      林群祥是我县上街镇侯官村农民,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什么特长,年龄大了体力也不好,生活过得有点艰辛。时常会有人这样说他, “你现在应该想点办法把小孩培养好,以后生活才会好。”每当听到这话,虽然也知道人家多是出于善意,但林群祥听了还是不舒心,不甘心一辈子被人瞧不起的他,一直在想做点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生活。
      林群祥有一个在研究化学的舅舅,他在研究一种没有甲醛等污染的人造板胶合剂,但是这个胶合剂为粉末状(像洗衣粉),不便使用,理想的是应把这个胶合剂做成膜状,但此胶合剂并不像一般的塑料一样容易加工成薄膜。一直闲着的林群祥开始关心这个胶合剂,他提出干脆把其磨成很细的粉,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胶合剂太粗用量过大等问题。这个提议得到舅舅的认同,于是林群祥就带着好几十斤胶合剂出去磨。
      为了磨粉,虽历经艰辛,但也使林群祥进入了角色,开始认真考虑如何解决甲醛污染问题。林群祥认为,平常用的塑料薄膜和木质不相溶,但塑料薄膜熔化后,对很多东西有一定的胶粘性,对木质也一样,但是粘性不是很强。于是他想到能否对木胶合板做些处理,以产生机械结合之效果。
      于是他找来一些薄的小木片和一些各式各样的塑料薄膜。在两片木片的近端部用缝衣针扎针孔,把两木片有针孔的地方相对重叠好,再在两木片之间放一层薄膜,然后在煤气灶上加热,待两木片中间的膜熔化后,用钳子把两木片有薄膜的地方夹紧。冷却后,林群祥惊奇地发现,两木片的粘连得很牢。再经过多次尝试,林群祥认定了胶合板经过针孔处理后,用塑料膜代替酚醛等胶水,可以做出性能很好的胶合板,并且进一步弄清了其中的机理。
      获得成功的林群祥开始申请专利,并在今年的4月28日如愿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现在,林群祥正在积极寻找对接单位,他告诉记者,相信有政府提供的“6.18”等平台,一定能够很快将自己的发明专利“嫁出去”,为早日解决居室装修、家具等污染,为装修板材、家具等出口起到积极的作用,他的发明将会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记  者   徐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