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市场增收益
内容更新时间:2008-04-11 19:36:53来源:闽侯乡音报

洪鼎吉(右)和他的合作伙伴在果园。
“你看,这一片是脐橙;那一片是苦桔;前面那道湾,种的是蜜桔……”4月9日,在洋里乡林洋村,面对绵延几道山湾的岩下果林场,洪鼎吉自豪地向记者指点介绍,“今年,我们又开垦了六、七十亩地,种下了两、三千株苦桔。”
作为一名山区农村的老支书,洪鼎吉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今年56岁,本来可以退休享清福了,但我心里就是放不下这片土地。”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平时他都住在福州儿子的家中,但一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洋里。儿子早就叫他别往山里跑了,可他就是闲不住。“早在1986年的时候,我就种了十几亩奈李,但后来由于没有市场,95年就全都砍掉了。那时侯,我就意识到,在果园经营中,市场销售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就致力于积极拓宽果林场几种产品的销售市场,尤其是苦桔的销售市场。而果林场里的生产管理问题,全都是由我的合作伙伴江学著去解决。”洪鼎吉告诉记者。
原来,这片果林十几年前由江学著开发。后来,在江学著的邀请下,洪鼎吉也加入了果园经营。两个人,一个埋头于果园生产管理,一个致力于市场销售,各自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将果园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去年,果园中仅苦桔就生产了一百多担,收入3万多元。其它脐橙等品种的水果收入十三、四万。目前,果园已经达到300多亩,面积还在不断扩展中。
“现在有了老洪,我们农场名气也大了。最关键的是,农场的收入增加了。去年,苦桔都是高价位卖出,收入多了不少。”尝到了合作甜头的江学著高兴地对记者说,并由衷感叹:“我们农民不能只懂生产,还要懂市场才行。这一点老洪就比我强多了。”
“我主要是看到苦桔种植有前景。”谈到为何加入农场经营,洪鼎吉这样告诉记者。“至少这三五年内,苦桔市场不错。当然,我们还要积极向福州市场进军。到后年,估计仅苦桔一项,我们将会收入近20万。”展望未来,洪鼎吉很有信心。(记者 陈燕 通讯员 谢智榕)
作为一名山区农村的老支书,洪鼎吉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今年56岁,本来可以退休享清福了,但我心里就是放不下这片土地。”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平时他都住在福州儿子的家中,但一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洋里。儿子早就叫他别往山里跑了,可他就是闲不住。“早在1986年的时候,我就种了十几亩奈李,但后来由于没有市场,95年就全都砍掉了。那时侯,我就意识到,在果园经营中,市场销售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就致力于积极拓宽果林场几种产品的销售市场,尤其是苦桔的销售市场。而果林场里的生产管理问题,全都是由我的合作伙伴江学著去解决。”洪鼎吉告诉记者。
原来,这片果林十几年前由江学著开发。后来,在江学著的邀请下,洪鼎吉也加入了果园经营。两个人,一个埋头于果园生产管理,一个致力于市场销售,各自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将果园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去年,果园中仅苦桔就生产了一百多担,收入3万多元。其它脐橙等品种的水果收入十三、四万。目前,果园已经达到300多亩,面积还在不断扩展中。
“现在有了老洪,我们农场名气也大了。最关键的是,农场的收入增加了。去年,苦桔都是高价位卖出,收入多了不少。”尝到了合作甜头的江学著高兴地对记者说,并由衷感叹:“我们农民不能只懂生产,还要懂市场才行。这一点老洪就比我强多了。”
“我主要是看到苦桔种植有前景。”谈到为何加入农场经营,洪鼎吉这样告诉记者。“至少这三五年内,苦桔市场不错。当然,我们还要积极向福州市场进军。到后年,估计仅苦桔一项,我们将会收入近20万。”展望未来,洪鼎吉很有信心。(记者 陈燕 通讯员 谢智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