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客站拟迁上街大学新区

内容更新时间:2007-12-07 11:45:58来源:闽侯乡音报

最快明年上半年动工,后年建成投入使用

■ 记 者   王立强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福州西客站计划迁往上街大学新区,目前上街镇已经开始进行征地拆迁前期准备工作。西客站为什么要搬迁?为什么选址上街镇?它的建成将对我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12月6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现状:客源剧增 发展受限
     
      现有福州汽车客运西站位于洪山桥附近,原规划为二级站,占地30.29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2001年3月16日建成投入运营。进站营运班车400多辆,营运班线40多条,主要经营浦城、尤溪、屏南、古田、永泰、闽清和我县大部分乡镇等线路,日发班次达800余班次,日均旅客发送量一万多人次,车站现有职工130人。今年十一黄金周,该站发送旅客甚至达1632班次,远远超出车站既定发送量。按日均旅客发送量一万多人次统计,西站已经超过了交通部定出的日均8000人次的一级站标准,而一级站占地应不少于50亩。但原站址受地形和城市道路的限制难以扩展,随着福州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西的开发,该地客源剧增,现有的车站规模已无法适应福州城市化的发展需要,也无法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于是,迁站成为了当务之急。

对策:西迁大学新区 新客运枢纽呼之欲出      
      新的客运枢纽该选址何处?蓬勃发展的上街大学新区开始进入了闽运公司领导者的视野,福州客运西站站长袁友忠告诉记者。随着福州市区“东扩、西移、南拓”战略的实施,我县将承接更多福州城市职能,首当其冲的上街镇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上街镇作为福州市的西大门,它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境内的316国道、324国道、京福高速、三环路、洪塘大桥、橘园洲大桥、浦上大桥等构成了上街镇一张四通八达,完整立体的交通网络。从人口规模来说,该客运站可以辐射周边约90万的人口(闽侯71万,洪山地区13万,金山地区6万人口),按照福州对上街远期人口规划,2010年将达30万人。可以说,上街镇已完全具有建设大型客运站优势的地理环境和客流环境。可以预见,新客运西站的建成,将会完善福州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改善福州运输站场设施、提高客运管理水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金山新区和上街大学新区的开发建设。
      据悉,新客运西站的建成,无论对缓解洪山桥交通拥挤的状况方面,还是对我县来说都是一种双赢。它不仅可以方便大学新区的学生,同时更是一种物流中心的转移,随着人流量的增加,那里的商品批发和物流量将会大大加快,形成新的繁荣商圈,从而为上街失地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上街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拉近我县和福州城区的距离,加快上街地区城市化步伐。可以说,我县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规划:按一级客运站标准建设 建筑风格将融入周边环境
      据了解,新客运西站选址于乌龙江大道和科技路交叉处的上街大学新区规划区(福建师大新校区附近),占地面积约126亩,建成后的新客运西站总建筑占地面积8445平方米,绿地面积11256平方米。
      根据一级客运站的标准,主站房的候车、售票等公共场所,空间需求跨度大、采光要求通透性好,因此,整体建筑不可能高大突出,和主干道城市景观要求不尽相宜。为此,总体布局采取功能分区设计,主站房为旅客服务与现场作业区,办公管理用房为后勤保障区。按照规划,主站房建设风格为宽敞明亮、科学美观的车站大厅,底层为短途候车大厅和售票处,内部4层收缩为凌空夹层式,二层为重点旅客候车厅和行李转运区,三层为车站 办公室,四层为设备房。办公管理用房设计力求突出福州西大门城市形象,以临街高层作为标致性建筑,实现整体建筑群在大学新区中形成特色。
      考虑到新客运西站将成为进出福州西大门的重要交通枢纽,与现在的西客站作用有着本质不同,将增开许多开往西部的省际、市际班车,根据一级客运站标准,参照现有福州北站规模,按照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预计日发班次将达700-800班,约有400-500辆车进站运转,预测约有180辆车进站过夜。

进展:已交地104亩 计划年底前完成拆迁交地
      记者从上街镇获悉,新客运西站在上街征地126亩,目前已完成交地104亩,余下地块是房屋拆迁,已丈量摸底43座53户15867平方米,并已复核30座37户12204平方米,签订协议1座1户145平方米,其余正在动员复核及签订协议,计划今年底完成拆迁交地。据悉,新客运西站最快明年上半年动工,后年建成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