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荒整治有“蜜”诀 乡村振兴见“薯”光

内容更新时间:2023-11-03 09:17:11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吴开梅 余家座

抛荒整治有“蜜”诀  乡村振兴见“薯”光

崔心仕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吴开梅 摄

       本报讯 眼下,正值红薯成熟的季节,大湖乡雪峰村天洋自然村原本的撂荒地迎来了蜜薯大丰收,一串串蜜薯从泥土中被挖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工人们给新出土的蜜薯去泥、分拣,一派其乐融融的丰收景象。

       据天洋自然村乡贤崔心仕介绍,在大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鼓励下,通过流转撂荒地,其在天洋自然村承包了约200亩抛荒地,其中154亩用于种植蜜薯“玛莎莉”,并创办了福建天洋华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州企业进行收购等合作。依托于当地高海拔优势与大湖乡农技支持,今年采收产量喜人,预计亩产可达6000多斤,总产值100多万元。

       “蜜薯的种植、除草养护、采收都是雇佣本地村民,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崔心仕告诉记者,蜜薯采收后还将在山间梯田栽种油菜花,明年继续扩大规模流转周边的抛荒地种植粮食,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持续为村民提供季节性劳动岗位。

       大湖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慎清告诉记者,天洋自然村撂荒地变身“致富田”,仅仅是大湖乡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推进撂荒地整治、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但大湖乡的撂荒地整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农民认为土地收益太低,种地不赚钱”“怎么促进高效土地流转”“如何科学进行复耕复种”“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如何解决”等整治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难题,大湖乡动员部署基层干部将主题教育和干事实践有机融合,深入田间地头对撂荒地进行“拉网式”登记研究,并通过委托土地流转与各村签订协议、引进乡贤回乡发展农业、为种植户提供农技服务、发挥“我在乡间有亩田”认筹认种抛荒地效用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的新路子,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抛荒问题的实际成效。

       “今年,乡里抛荒地整治共3000多亩,效果明显。”刘慎清表示,下阶段,大湖乡将继续坚持全面整治摞荒地、科学复耕复种,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落实,让“沉睡”土地焕发活力、再添生机,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