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秋霞 程钊 实习记者 余文婧
俯瞰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程钊 摄
本报讯 践行“两山”理论、扎实推进全域治水,对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闽侯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我县已投入运行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共12座,覆盖14个乡镇(街道),2023年以来日均处理量约15.26万吨。此外,我县正在推动5家污水厂进行扩建提标改造,进一步提高水质处理能力和效率。
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便是其中之一。该厂是闽侯县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位于上街镇马保村,服务范围总面积约88平方千米,含福州大学城、上街旧镇区、高新科技园区及南屿镇区,服务范围内人口约36万人。
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共分三期建设,已建成的一期项目与二期项目于2005年4月和2009年1月分别投入运行,设计规模分别为2万吨/日和3万吨/日。三期扩建项目于2021年启动,土建规模按7万吨/日建设,第一阶段设备先按3.5万吨/日安装,于今年4月份完工通水。目前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已经达到8.5万吨/日,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基本满足大学城片区污水处理需求。“三期扩建项目已于8月启动第二阶段建设,争取今年年底完工通水,建成后总规模将由8.5万吨/日提升至12万吨/日。”县住建局给排水科相关负责人张钦介绍。
除了处理规模的大幅增长,三期扩建项目的净水技术也更新到了“最优版本”,采用当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AAO生物反应池+高效淀池+滤布滤池”工艺。“这种工艺采用连续进水方式,使得AAO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保持较高的活性,脱氮、除磷效果更好,并具有一定的节能降耗效果。”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长黄忠亮说。
通过扩建和不断更新污水处理技术,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在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闽江、溪源江、邱阳河等流域的水质因此得到显著改善。这也体现了闽侯县在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治理重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