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身“网红”地 乡村振兴“钱”景好

内容更新时间:2023-05-26 08:38:46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潘煜婷 陈世荥

家乡变身“网红”地  乡村振兴“钱”景好

郑能存与民宿负责人商讨发展方向。潘煜婷 摄

      从独留老屋的“空心村”,到逢年过节家家都争相回来的“网红乡”,廷坪塘里村经过了近5年的改造,已然成为了闽侯县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处处皆风景,而这的一切的背后都有这位回乡干部——塘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能存默默付出的身影。


攻坚克难振乡村

      1979年出生的郑能存是位土生土长的塘里人,17岁时便离开家乡外出闯荡,时隔二十多年,割舍不断的乡愁又让他在2018年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这些年,我在外面主要从事市政绿化工程,因为工作原因也走访了很多非常美丽的乡村。每次回乡时,看到这里杂草丛生、房屋破败都感到非常的痛心,我常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能变得那么好?”于是,2018年年底,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郑能存决定离开繁华的都市,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在郑能存看来,乡村振兴第一步便是要“团结乡亲”。要想让村民成为助力而非阻力,首先就要解决村民们最棘手的问题,看到切实的成效,才能互相信任开展后续的工作。从小在这长大的郑能存,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那条横跨溪流的桥。原先的小桥贴溪面而立,每每发大水时便被水流淹没难以通行,于是郑能存便向村内发起募捐,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每个环节都时刻把关,很快宽敞的水泥桥便连接溪流两侧堤坝,极大程度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

      交通便利了,村民的致富路也有了新方向。2019年5月,郑能存在村内与村民、高校专家一同开会商讨时,因地制宜整理出了一份“村庄规划蓝图”,希望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古色古韵,形成乡村“慢生活”的休闲文旅产业。清杂草、修廊桥、通水渠、平路面,在郑能存的号召下,村民们一同整治乡村环境。


以点促面共发展

      随着环境逐渐改善,村内也引入外资,增加了多个文旅体验项目,其中,人气爆火的塘里溪露营地从去年8月开始建设,现已进入试营业阶段。这里充满了田园情调,围炉煮茶,听着潺潺溪水声,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民房,相当惬意。

      与塘里溪露营地隔溪相望的,便是“溪溪塘里”民宿,共有2栋独立院落,是在原有古厝的基础上修缮而成,保留了古朴韵味的同时,还融合了现代的极简木质风格,可以让游客可以延长游玩时间,以便他们能更加深入地享受山野之趣。

      “文旅产业的兴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溪塘里美’的旅游名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廷坪山货’打通了另一条出山的销路。”郑能存说,如今的塘里,不仅是本村村民的致富之地,更是整个廷坪乡的“山货展销平台”。每当客流量大时,廷坪乡的村民便会带着自家优质的“山货”来到塘里进行推广与销售,让好物走出大山,打开销路。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2022年,塘里村财政收入达到52.27万元,同比增长496.9%。“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村内文旅设施,构建乡村特色解说系统,不断深入与高校的合作,希望塘里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样本,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让更多的乡村‘活’起来,‘富’起来。”郑能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