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

从父亲开始,如今女儿、侄子等接力,甘蔗这家人义务祭扫烈士义冢20余年

内容更新时间:2023-04-07 09:16:37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李煜晗 陈燕 潘杰  实习生 洪梦荻

    “征衣染血满尘埃,英年早逝亦可怀。映山红遍风雨过,清明时节忆贤来”每逢清明,甘蔗街道双池村村民程由榕,总不忘带着家人,到五福村落塘山义冢,为长眠其中的烈士扫墓。这件事,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已经默默坚守了20多年。

感恩  为烈士英魂“安家”

    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在绿树掩映中,一处义冢墓出现在眼前,这便是五福村落塘山义冢,里面葬着223名遗骸,他们中有革命烈士、病故军人,还有一些无主的“孤魂”。其中,可确认的革命烈士有10名。

    每年清明前后,程由榕和妻子洪秀英都会来这里看看,清理落叶杂草,怀念那些逝去的生命及英灵。据程由榕回忆,抗美援朝期间,许多志愿军战士难以在战场上得到有效救治。为此,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在甘蔗区域设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52医院,专门治疗转送来的志愿军伤病员。在那个年代,因为医疗条件有限,不少战士伤重去世后只能就地安葬,长眠在甘蔗。20世纪50年代,甘蔗区域修建铁路和合成氨厂,挖掘出很多遗骸,包括有烈士遗骸,一直无人认领。

    为了让烈士们更好地安息长眠,1997年,程由榕等乡亲筹集资金在五福村落塘山修建了一处义冢墓,将这些革命烈士、病故军人及周边无主遗骸一起迁移至此。“这些烈士都是为国家牺牲的,他们把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和人类解放事业,值得我们铭记。”程由榕说,他的初心,就是希望为这些孤独的“灵魂”找一个“家”,让后人有个缅怀他们的场所。

接力  让烈士精神流传

    多年来,程由榕不顾年事已高,一直为烈士扫墓,祭奠亡灵,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他知道同烈士们为国捐躯的大爱相比,个人的劳累和得失不算什么。然而,近几年,随着年龄增大,加之腿脚不便,程由榕不能亲自到墓前祭扫,他就把扫墓的接力棒交给了子孙后代。

    “通过《长津湖》等爱国主义电影,我们感受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那些年轻的战士们,用性命拼出了今日的国泰民安。”程由榕的女儿程敏云说,“现在我们后辈们接过了祭奠先烈的接力棒,作为子孙后代,也一定会继续做好这件事,让这里的烈士得以安然长眠!”

    时代变迁,对英雄的尊崇却愈发坚定。如今,相关部门将其纳入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进行立牌保护,每年清明节会安排专人祭扫,附近村民也会自发来为烈士扫墓。“希望有关部门能找寻更多散落在民间的烈士遗骸,让烈士英魂得到安息,让烈士精神流传。”程敏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