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枫
上街蔗洲滨江苑安置房。陈堡 摄
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走过非凡十年,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是我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翻开我县十年间的民生图景,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都化作一个又一个笑颜绽放的故事,稳稳托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安居工程筑幸福
细微之处暖人心
“小区环境很美,生活设施也十分完善,能住上新房子多亏了政府!现在我们家也在装修了,期盼能早日入住。”9月27日,在融基龙山苑安置房,荆溪镇厚屿社区的回迁户们正走走逛逛,享受安置房的美好生活。
融基龙山苑安置房今年刚完成回迁分房,涉及地铁5号线新城站、厚屿社区旧城改造、洪山粮库、光明谷安置地、甘洪路整治等5个项目的征迁户,共回迁安置房1570套,总安置面积达12.1696万平方米。小区环境优美,简洁新颖,让群众住得舒心,住得满意。
安置小区的建设,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县始终将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扎实推进回迁安置建设。十年来,我县陆续建成了上街蔗洲滨江苑、南通镇通洲花园、甘蔗街道三英花园、荆溪镇龙山苑、青口镇青江佳苑(南区)等大型安置房,让无数回迁户圆了安居梦,过上幸福新生活。
“今年,全县已建成并回迁项目3个,含上街状元学府、上街大唐世家、荆溪镇龙山苑,合计19.65万平方米、2377套;已建成待回迁安置房项目7个,含上街荷塘名郡、梅园上街广场,竹岐春风及第、坤鸿理想城、坤鸿滨江,甘蔗坤鸿美域、卓越·未来之光,共48.3万平方米、5298套。”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们将全力全速推进余下回迁安置项目建设,确保群众早日回迁受益。”
养老服务有保障
老人生活乐开怀
养老工作关系民生,情牵百姓。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我县用心谋划、精准发力,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9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甘蔗街道的县社会福利中心,中心内部温馨舒适,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其乐融融、怡然自得。“这里一切都好!平时我会拉二胡、跳广场舞,还会和老伙伴们一起看电视、聊天、喝茶,生活十分惬意。”已入住3个月的老人陈敬栋告诉记者,在这里大家吃得好、住得好,过得很舒心。
同样,在位于滨江社区的闽侯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也过着衣食无忧、惬意十足的生活。该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了24小时的护理服务,定期举办“长者生日会”,为居家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等,并与全县各行政村的幸福院及卫生所合作,打造老人“家门口”的服务中心。
“食堂饭菜很新鲜,很好吃!”“大家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很开心!”……在廷坪乡,有一个“互助敬老食堂”,解决了留守、空巢、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打通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同时,廷坪乡还组织党员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打扫卫生等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
以上这些均是我县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模式。全县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04个,养老服务床位总数增加至558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6.2张;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所,投入运营287个农村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持续开展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助餐点、家庭床位建设,解决老年人照料护理、文化活动、就近用餐等基本需求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民生兜底更有力
百姓心里更有底
近年来,我县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的社会救助体系,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
家住大湖乡的低保户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县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其中,农村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230元提高到2022年的880元,生活更有保障了!”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9497人,十年累计发放约6.63亿元;2012年城镇多人户、单人户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390元、420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30元,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880元;深入开展救急难工作,全县共向2万余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2906.3371万元,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4576人次;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800元和1400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现补贴认定“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现有5101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963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此外,我县还实现了14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覆盖。“通过购买服务、政策引导、设立乡镇社工站等方式,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近年来,政府累计购买项目资金500万元,服务项目涵盖社会救助、‘三社联动’、儿童关爱服务、养老等重点领域,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帮扶。”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年来,桩桩为民事尽显浓浓爱民情。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我县将始终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奋勇前行、笃行不怠,续写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