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花开满城芳

——闽侯文化旅游事业十年发展综述

内容更新时间:2022-09-23 08:39:52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秋霞 程钊

    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日趋完善,到便捷惠民的效能提升;从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到精品创作的“高峰”迭起;从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到借势文旅的活化传承……十年来,闽侯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在打造福州市最美后花园、福州周末游打卡地、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的生动实践中留下一串串铿锵足音。

文体设施“强”起来

    荡漾的湖面、成荫的绿植、蜿蜒的栈道……2021年6月,备受关注的福州地区第一大绿色生态景观湖——旗山湖公园正式开放。开园以来,旗山湖公园积极引进龙舟锦标赛、草莓音乐节、闽侯根雕非遗文化艺术展等多种体育赛事和文体活动,持续增加配套性、服务性、娱乐性项目,不断丰富周边市民和大学生生活。如今,这座风光秀丽的公园已成为福州市科创、风景、文化新地标。

    旗山湖公园的建成开园只是闽侯县持续推进文体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闽侯县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先后建成闽都民俗园、县博物馆新馆、江滨湿地休闲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具有闽侯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体设施;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成提档升级,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日趋丰富;全县296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广场,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智能广播“村村响”全覆盖。

    据统计,目前,全县公共文体设施面积为374万平方米、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15分钟文体生活圈在乡镇社区基本形成,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惠”起来

    “音乐会太好听了!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感受高雅艺术,享受文化盛宴。”2021年7月10日,高雅艺术走进闽侯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声中的党史》音乐会在闽侯县影剧院举办,来自中央歌剧院的数十位国家级著名歌唱家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红色音乐文化盛宴,收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为繁荣文化事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文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十年来,闽侯县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惠民工程,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增加服务供给,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文化需求。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0多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40余场,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举办羽毛球、拔河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160余场;积极推进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2012年至今共放映农村数字公益电影39680场次,放映校园公益数字电影4750场次;开展百村千场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闽剧下乡演出1000多场,评话曲艺下乡演出390场。

    同时,闽侯县还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工程,创作出一批高质量、多样化的文艺精品。其中,县青橄榄合唱团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A级合唱团(金奖)以及“相约长乐”第九届海峡两岸合唱节特别贡献合唱团(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闽剧《林祥谦》《申己殊途》《玉玲珑》等作品获得多项省级奖项。

文物保护“活”起来

    走进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精美的古厝屋瓦让人挪不开眼。据介绍,目前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共有建筑34座,其中的古厝除了原址修缮的,还包括异地保护的8座(竹岐乡6座、荆溪镇2座)。这些明清古厝“修旧如旧”,保留了闽侯传统村落的独特风格,让群众在游览街区时,也能饱览古厝之美。

    让古厝焕发新生,在闽侯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直以来,闽侯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闽侯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8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文物点395处。

    与此同时,闽侯县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并积极组织省市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自2021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周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周,集中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让市民了解文化遗产知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截至目前,闽侯县成功申报非遗名录省级4项,市级12项,县级36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5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级3名,市级17名,县级38名。被授予“全国根艺之乡”、“中国喜娘之乡”、“中国金鱼之乡”称号。

文旅产业“旺”起来

    2018年11月,闽越水镇旅游综合体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作为福州首个一站式旅游目的地,闽越水镇规划了“十街、廿馆、百态、千房”的旅游体系,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成为福州市继三坊七巷后又一张文化旅游的精品名片。

    十年来,闽侯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山水、乡村、温泉等资源禀赋,围绕全域全季、差异化的旅游发展定位,着眼“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商业+旅游”三大融合发展方向,打造了闽越水镇、闽都民俗园、五虎山三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加速推进首邑文化旅游区、雪峰山城、海丝时尚居艺特色小镇等建设,推出“首邑文化”“印象荆溪”“大美大湖”等8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更好地满足群众特色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2012年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6亿元。

    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县文化馆获评全国县级文化馆先进集体;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走过十年,闽侯文旅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硕果累累且不断焕发活力,一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首邑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