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部门动态 >> 正文

报界先驱炙热的教育之心

http://www.mhnews.com.cn  2017-11-10 09:54:55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乡贤为延续林白水先生办学精神而建的“红砖楼”。 林世彬 摄

  ▲“文昌祠”内壁画记录了孙中山先生为林白水赠“博爱”牌匾的事件。 林世彬 摄

  ▲鳌峰学堂旧址。 林世彬 摄

  众所周知,林白水先生是一位驰聘在中国报界的新闻斗士,他笔耕不倦,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他以笔为枪,敢于针砭时弊,为人民发声,却触怒了当权者,终以身殉报,成为近现代新闻界一位卓越刚烈之革命勇士,至今使人感怀。

  林白水一生的主要功缋在于创办了许多报纸,对启发民智作了巨大贡献。然而,除此之外,林白水还热衷办学,先后参与创办了浙江蚕学馆、杭州养正书塾,也曾担任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总教习,对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9年,林白水在福州开办“蒙学堂”,同年,在故乡青圃创办了鳌峰学堂,1905年春,林白水写下了《革新福州教育刍议》,畅谈自己对家乡教育发展的建议。据统计,林白水在福州先后办了3所公立小学和4所府立小学,彰显了其炽热的爱学爱乡之心。

  家学渊源

  少时立志弘扬新学

  林白水出生于我县青圃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其祖父林唐卿是进士出身,父亲林钧中过举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母亲黄氏也是书香门第的闺秀,学史通经,知书识礼。因此林白水的家庭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为他接受传统启蒙教育提供了保证。

  林白水自幼天赋聪颖,到了进学的年龄,母亲黄氏就让他与表兄弟一起在黄家私塾学习,其时,他耳濡目染私塾的局限性,期间,他又拜当时著名的文士高啸桐为师,这位先生不但国学精深,还是位倡导改革的维新人士。在高啸桐教导下,他系统地学习了国学的知识,还接触了维新改革的思维,得知新式学校的办学情况。渐渐的,他觉得学校是处比私塾更能起到教育作用的场所,因此便萌生了改革私塾,创办新学的念头。

  1898年,受时任杭州知府林启的邀请,他来到杭州,参与创立并执教浙江蚕学堂。这是他首次接触近代新式学堂,随后他又陆续执教求是书院、养正书塾,在执教过程中,他一直秉持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从管理、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作出规范办学的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国文课程,还大量设置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西学课程,为学生“务求实学”打下良好基础,课余则组织“读书会”,开辟“书报阅览室”,努力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形势和社会现状,致力于学以致用。

  这些新式学堂在他的主持推动下,办得有声有色,后世在此三学堂的基础上,陆续设置了浙江大学(求是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蚕学馆)、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四中(养正书塾)。他的贡献,浙江的学界人士至今感念不已,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内,林白水的铜像和创始人林启的一起屹立其中,受到师生的敬仰。

  心怀桑梓

  热心家乡办学

  白水先生在外办学成功之余,亦热心家乡办学。他曾在青圃村和族人设立了一个学校,叫鳌峰学堂,后改称青圃小学,现在改为青圃中心小学。据《闽侯七里志》记载,鳌峰学堂是他在办福州“蒙学堂”期间,回家乡看望时征得村里族长支持创办的,最初是借西井林氏旁的帝公祠(即文昌祠)作为学生上课地点,后搬迁到与灵济宫毗连的朱子祠,并通过商定,让胞妹林宗素主持校务工作,二位堂弟林继勋、林继善担任老师,而他自己则义不容辞地对学堂教学进行指导,经过四五年的运作,学堂很快步入正轨。延至1909年,里人乡绅、举人林景谦接过林白水的接力捧,当时鳌峰学堂开办有四个班,学生达160多人,老师增至5人,遂改名为“鳌峰小学”。

  民国24年,鳌峰小学旧校舍已然破败,且考虑到公共场所不适合于长期教学,在乡贤林存琛的动议下,青圃的乡亲们都为校舍重建出钱出力。最终,由本村族亲、中国近现代留美著名建筑大师林缉西设计了新校舍“红砖楼”。经过数年努力,新校舍终于落成。该校舍系砖木红墙结构双层楼,斗笠型盖顶,瓦顶通透设窗,楼北处有两个大操场,另一幢附设有教师校舍、厨房。“红砖楼”内设上下教室16间,可容纳五六百学生。当年,乡村的学校是少见的,青圃有这样好的办学环境,无疑为村里孩子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红砖楼动议建设时,白水先生已经辞世近9载,而当地乡亲们还能如此自发为教育事业奉献,可见林白水热心办学的精神,始终感动着国人,不因其辞世而逊色!”林依光如是说。

  学风蔚然

  育才功绩乡人颂

  如今,“红砖楼”依旧屹立于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灵济宫正门前右翼, 2003年10月,学堂校友、实业家、村民踊跃献资18万多元,对其进行全面的修缮,助其重焕昔日光彩。

  “红砖楼”是里人实现林白水先生乐善好施、倡导办学行善的夙愿,续写鳌峰学堂发展的篇间。”青圃灵济宫文管会副会长林香江如是介绍,他说,先生虽已离世,但受他启发,乡亲们早已萌生了“养子不读书,不如一头猪”的意识,青圃一时学风蔚然。

  春风化雨,催绽百花。青圃小学秉承“文养正气、美育人格”的办学理念,建校近80年来,毕业的学生八千多人,其中不乏有原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原院长林丛光少将,原福建省人事厅厅长林国清,广西省南宁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林依基等佼佼者。2010年秋,青圃中心小学并入青口中心小学,生员增达1400多名。现在,“红砖楼”校址虽移交闽侯县“美丽青圃”环保志愿协会,但由于其开林白水家乡办学之先河,也寄托着他让家乡子女读书识字、学文化的希望,因此,青圃乡亲依然铭记着他为家乡育才的历史功绩。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通讯员 林依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