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乡镇新闻 >> 正文

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

http://www.mhnews.com.cn  2018-02-23 08:24:38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林金水近照。 王立强 摄

  祥谦陵园。林明秋 摄

  2009年,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以及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评选活动,“二七”烈士林祥谦光荣当选。林祥谦是中共党员中最早壮烈牺牲的烈士。中共中央没有忘记他的丰功伟绩,也没有忘记他的亲属。

  1921年,林祥谦在武汉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陈谭秋、林育南、项英等培养下,于次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怀着全心全意地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二七”惨案发生后第二天,林祥谦父亲林其庄带着斧头,与敌人拼命,才得以收敛祥谦的尸身。过几天林其庄就被敌人拳打脚踢而死,林祥谦的胞弟林元成也被敌人射杀。陈桂贞含泪将丈夫、公公和二叔三口棺木寄放妥善。为了避开敌人的杀害,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帮助下,她和四岁的女儿林汉玉,秘密地从江岸搬出,在孝感山边搭二间草竂暂住。不久她生下遗腹子林冠康。时年二十八岁的陈桂贞牢记丈夫就义前的嘱托,决心抚育儿女长大成人。她日夜不停地操作女工,含辛茹苦地在孝感熬了五个年头。1928年,中共地方党组织派专人以福建同乡会名义,帮助陈桂贞携儿带女,护送丈夫及公公、二叔三口棺木从水路运回闽侯老家,在枕峰黄土山草草入葬。随后陈桂贞携儿女回到尚干亭上村,住在低矮、狭窄、陈旧,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破屋里,开始过着艰辛困苦的生活。

  1931年,年仅十二岁的女儿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夭折,失女之痛,更令陈桂贞久久不能释怀,精神上几乎趋于崩溃。时儿子林冠康才八岁,陈桂贞又是半缠脚的女人,参加农活极其不便。尚幸她家祖上遗留一份薄产:五分四厘半山田和一棵龙眼树。她带着幼小的冠康来到这里除草,等他稍大点,就让他上山砍柴,成年时就让他跟别人一起到福清等地挑盐,而自己日夜赶做女工,母子相依为命,苦度日时。

  在回乡二十多年中,陈桂贞没把内心的苦情,向人倾诉。当乡亲问到其丈夫、公公和二叔下落时,因为在江岸时,被敌人诬蔑为“土匪头家属”,所以她心有余悸,只是含泪地说:“丈夫和公公生病无钱医治而死去,二叔则年小夭折。”对丈夫壮烈牺牲情景只字不提。乡亲们见情,不敢再问下去。江岸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乡亲们怎能知晓?

  回乡不久,日本入侵,战争频发,陈桂贞与江岸地方党组织失去联系,因此中断了定期送来的救济,生活更加困苦。

  1949年,福建解放了,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上不断刊登寻找林祥谦烈士家属的启事。因为祥谦在家乡时,名为元德。本地人不知祥谦就是元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陈桂贞没把祥谦壮烈牺牲情景告诉过任何一个人。启事虽然连续刊登,但没人告诉陈桂贞。这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据传,那时曾经有人趁机冒名顶替,领取抚恤金,后组织落实不符,又继续在报上刊登寻找启事。不久,宗亲林祥鳞(曾任过福建省总工会副主席),偶然一次翻阅报纸时看到这个重要的启事。他拿了报纸,马上从福州赶回尚干,把这特大的消息告诉陈桂贞,并把报纸递给她看。陈桂贞一看,热泪夺眶而出,心中充满无限感激,随即叫祥鳞拟份电报回复。

  电报发出不久,中共中央就派人来到尚干核实,接着,全国总工会,江岸分会,福建省总工会和各界人士,来到陈桂贞旧居探望,带来许多慰问品。这时人们才知道了尚干出了一位杰出的工运领袖,一时轰动尚干七里。

  1951年,中共中央派人来陈桂贞旧居,劝她定居北京,被她婉言谢绝了。同年7月16日,她回到江岸车站,参加公审镇压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刽子手,原京汉铁路局局长赵继贤审判大会。

  中共中央给烈士夫人陈桂贞很高的荣誉。1959年,陈桂贞出席全国烈军属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罗荣桓元帅、陈赓大将的亲切接见,并同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刘少奇、邓小平等合影留念。她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妇联执行委员、祥谦公社副社长等职,组织上还培养她于196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非常关心烈士夫人陈桂贞住房问题。在尚干洋中村与过浦村交界处,兴建仿别墅式的两层楼,楼前有平埕,有花园,楼后有花圃的“祥庐”。1963年3月3日,公社党委和乡亲们帮她搬入宽敞而明亮的新居,让她安度晚年。

  中共中央为了发扬烈士不怕牺牲精神,继承烈士遗志,开辟革命教育基地,于1960年开始筹建“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关于园址的选择,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派专人负责组成小组,配合烈士家属,翻山越岭,实地考察。最初选择离烈士家乡较近的蓝田山支脉龟山,经过再三周密思考,认为山地虽好,但尚干地处在半岛上,有陶江一水之隔,上面没有桥梁通行,外地党政机关、各界人士、群众团体,前来瞻仰祥谦陵园,极其不便,后改在福厦公路东侧枕峰狮头山。公告登报后,原埋在这里的许多旧墓家属,按国家规定政策领取补贴,自动迁墓出境。唯有一座处于现今祥谦陵园纪念堂前埕下,最高几层石阶的位置上的旧墓不肯迁出。据传,此墓主是曾当过国民党将领的闽清人,他们的后代不肯迁墓。有关部门耐心工作,还不能解决,遂呈报中央。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亲自批示:“先让烈士。”最终他们才肯迁出。

  祥谦陵园建筑规模宏大,采用分期进行施工,陵墓率先建成。1961年1月31日,举行林祥谦灵柩迁葬仪式,陈绍宽副省长参加,灵柩从枕峰黄土山迁葬于枕峰狮头山,即今祥谦陵园。同时其公公林其庄和二叔林元成灵柩也移葬于陵墓后山上。

  祥谦陵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建“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纪念堂,放在迁葬后进行。建时要整出一个较大的基地,遇到大岩石层,原计划用火药爆破,征求烈士夫人陈桂贞意见,她建议用人工最好,党和政府非常体贴烈士家属,宁可多花时间、多花钱完成。

  1963年初,祥谦陵园基本建成。2月7日闽侯县委在祥谦陵园举行纪念林祥谦英勇就义40周年大会,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一心、省长魏金水、副省长陈绍宽等和来自北京、武汉、郑州地区的“二七”老工人代表团,以及群众共4800多人参加。

  1972年3月7日,“二七”烈士林祥谦夫人陈桂贞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逝世于福州,享年76岁。11日上午,在祥谦陵园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有省、市、县领导和武汉、郑州、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分局代表,以及各界群众代表,约1500人参加。会后陈桂贞的骨灰与林祥谦合葬于祥谦陵园。

(林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