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茅盾文学奖出现两福建评委 福建小说家离茅奖有多远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8-21 08:52:04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茅盾文学奖出现两福建评委 福建小说家离茅奖有多远

  茅奖评委陈晓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茅盾文学奖出现两福建评委 福建小说家离茅奖有多远

  茅奖评委谢有顺(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民网电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简称“茅奖”)近日揭晓并将于9月中旬颁奖,评委中出现两位福建人:陈晓明和谢有顺。随着“闽派文艺”的繁荣,一些文学圈人士也再度产生美好联想:茅奖是否离福建越来越近?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算茅奖“孔雀东南飞”,福建恐怕也要10-20年后才有机会捧回这个大奖。

茅盾文学奖出现两福建评委 福建小说家离茅奖有多远

  第九届茅奖获得者王蒙(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建评论家谈茅奖:重视作品质量,但还是没给年轻人机会

  除了连任两届茅奖评委的福建人陈晓明外,本届评委又多了个谢有顺,两个福建文艺评论家都曾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都是孙绍振教授的得意弟子,他们担任评委的茅奖再度引起福建人关注。

  茅奖由中国作协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第九届茅奖的评奖范围为2011年至2014年间出版的长篇小说,共有252部作品参评,比上届增加74部。第九届茅奖采用实名制投票,评奖委员会主任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副主任为李敬泽、阎晶明,有包括福建人陈晓明、谢有顺在内的59名委员。

  从1981年开始至今,茅奖举办了九届,也有一些标志性的作品进入大众化的视野。福建省文联文艺批评博士曾念长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贾平凹《秦腔》、麦家《暗算》和莫言《蛙》等获奖作品较为被普罗大众熟知。

茅盾文学奖出现两福建评委 福建小说家离茅奖有多远

  第九届茅奖入选10强名单(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建不少评论家也认为,茅奖渐渐从思想性为主转向同时重视艺术性,文学创作也进入缺少轰动和功利的更纯粹时期。

  作为茅奖评委的陈晓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本届茅奖的评选都是相当严谨、公平的。他表示,著名作家王蒙的旧作《这边风景》较为全面、丰富地反映了多民族生活,“在汉语文学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部作品获奖,并非只是出于评委们对王蒙先生表达历史尊敬之情。他认为,金宇澄的《繁花》叙述风格很传统、文风平实,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

  此次茅奖接受了各种风格的作家和作品,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茅奖评委谢有顺也对媒体表示,金宇澄的方言小说《繁花》并没有宏大叙事而能获奖,也说明茅奖越来越开放和包容;格非、苏童两位先锋作家的获奖,是茅奖的新气象。谢有顺表示,先锋作家已经向中国传统的写作转型,并在语言、叙事、人物塑造上,都有中国的特点和气派。中国作家如何传承中国自身的文学传统是时代命题。

  茅奖不易得,福建尤甚。人民网记者查阅到,本次茅奖福建选送的作品包括邓晨曦《辛亥舰队》、林那北《我的唐山》、绿笙《金沙县》等作家及其作品。最终没有作品入围。

  “本届茅盾文学奖比往届还是略有进步的,具体表现就是比较看重作品的质量,如格非、苏童的小说终于得到认可,李佩甫与金宇澄的小说也得到确认。” 福建文学评论家傅翔在回复人民网记者的书面采访中表示,“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还缺乏革新的勇气,还是过于看重作家的资历与资格,还是老人老面孔,没有给年轻人机会。”他同时表示,“这点也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追求有相似的地方,无可厚非”。

茅盾文学奖出现两福建评委 福建小说家离茅奖有多远

  前八届茅奖获奖名单(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建小说家与茅奖的距离:不能太悲观,也不能太乐观

  福建小说家什么时候能获茅奖?人民网记者抛出这个问题后,有不愿具名的文艺理论研究者表示,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福建10年之内怕是无人能问鼎,也许要等20年或更长时间,而相关的受访者也没正面回答。

  “茅奖层次比较高,福建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比较弱,目前还没有人获奖。”福建省作协主席杨少衡告诉人民网记者,福建的中短篇小说比较突出,小说创作有很大进步,也离茅奖越来越近了。身在漳州的他电话里还表示:“本次参加茅奖评选的都是很强的作家和很好的作品,说不定下次就能获奖了。”

  福建作家要获得茅奖是否要等10-20年?福建省文联副主席陈毅达表示,福建长篇小说的实力和其他省还有距离,“我们不能太悲观,也不能太乐观”。他认为,作家获奖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整个文学创作态势要繁荣,作家和作品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长篇小说是福建的弱项,要有长期的积累才有冲击茅奖的可能。”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博士曾念长表示,这几年福建的小说创作已经有很大改观,出现在全国层面有影响的小说家杨少衡、北北、陈希我、须一瓜、李师江等人。他认为,要获得茅奖,区域性的文坛还是要有标志性的作家进入全国视野让人家记住。福建还需要积蓄力量,多出几个有影响力的作家,“毕竟你还没有写出别人绕不过去的作品”。

  “福建小说家一直与茅奖无缘,这并不奇怪。福建长篇小说的希望与未来我认为是存在的,但目前还不明朗。”福建文艺评论家傅翔也认为,小说创作较弱的福建没有出现特别突出的长篇小说,福建的小说家一直就没有形成一个向全国冲击的力量群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福建个别小说家的努力,虽然他们当中也不乏优秀的坚持者,如北村、杨少衡、林那北等。

  茅奖也被称为“高冷”的文学大奖,从1981年至今,很多获奖作品是读者不怎么看的。曾念长也表示,不是获奖的作品才值得看。

  福建年轻小说家:创作状态不错,渐渐受到全国瞩目

  本次得茅奖的几位作家还是著名老作家,以“官场小说”著称的杨少衡希望茅奖要更多注重新秀,也对福建出现更繁荣的文学创作活动表示期待。

  福建民间重视文学阅读和创作,对推动作家创作和小说出版都有帮助。杨少衡表示,目前,福建的出版社小说也出得不错,福建的小说创作还是比较繁荣,同时,福建小说在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在重要刊物发表的数量也有限。他提到,因为纯文学刊物不景气,出版小说整体效益比较差,加上原有的文学刊物《海峡》已转型,而《福建文学》一般只发中短篇,福建的文学阵地不多,福建民间创作活动不少是一个可喜现象。

  “我们的小说创作群体目前还比较年轻,要有更多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磨砺。”陈毅达说,福建的读书创作活动也日趋频繁,小说这个弱项也有所突破。他在电话中提到,福建每年有十多人次作品被选入《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标杆性的刊物;福建已经有3个作家每人获得10万元的创作扶持,目前正大力推进基层蹲点创作。他还表示,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正推行10个文艺家下派基层挂职,期限2年。其中,10个较有潜力的文艺家中有6个是作家。

  福建年轻的小说家很有潜力。陈毅达提到,福建的小说创作已经呈现出新人辈出景象并被外界所瞩目。他说,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北北(林那北)去年评鲁迅文学奖只差一票;厦门小说家须一瓜(徐苹)创作态势很好,作品比较有个性和特点;在福师大任教的陈希我是从日本回来的,作品很被评论家看好;另一个漳州小说家赖妙宽目前在厦门,得过“五个一”奖,去年获得10万元创作扶持。

  福建小说家还缺啥?缺“陕军”的吃苦精神与拼劲

  “我们的条件太好了,太优裕的环境有时反而不利于文学创作。”陈毅达认为,福建作家群体在吃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奋斗力上还有所欠缺。

  今年5月,陈毅达参加“陕闽作家延安行”活动,感受到“陕军”作家的勤奋执着和“用生命写作”精神。他表示,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写作都很忘我。“陕西作家很吃苦,随便一个二流的作家都达到我们一流的水平。我们省的作家很优越,在胸怀上有差距。”陈毅达还提到曾经获得茅奖的陕西作家路遥的拼命精神。

  路遥发表中篇《人生》的1982年被称为“路遥年”。 1988年,路遥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时,发愁没钱去领奖和买书。那年茅盾文学奖的奖金只有5000元,除去路费和买书钱,路遥基本上连碗羊肉泡馍都买不起。遗憾的是,路遥1992年离世。

  陕西作家厚夫曾提到,路遥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拼命三郎,具有陕北人要做成一件事不计成本的性格。路遥用自己说的“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和“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完成了自己生命的燃烧。

  此前,人民网记者采访曾念长时,他也提到,几十年来,南方的经济持续繁荣,对文艺发展有好处,但“读书无用”的现实也造成了文学创作一落千丈的恶果。他提到自己在北师大读书期间,有两个曾经在福建就读的校友也说到福建读书氛围的单薄,跟陕西人读书和从事文学创作的投入有云泥之别。

  不仅陕西作家的高水平创作闻名于世,陕地人文也让人赞叹。曾念长提到,有一次参加文艺活动,陕西一个官员在台上侃侃而谈,所说的内容很专业。他与对方一聊,发现这个官员对文学史非常熟悉。

  茅奖是中国顶尖的文学大奖,而获得茅奖的作家也举重若轻。第七届茅奖揭晓,陕西作家贾平凹说了“天空晴朗”四个字,然后去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第八届茅奖公布,河南人刘震云给自己买了两斤最贵的西红柿。第九届茅奖出来,河南人李佩甫也去吃了一碗烩面。第九届茅奖揭晓时,肠胃不舒服的苏童正在吃药,他表示不会像刘震云那样买西红柿,奖金都归老婆管。他们的表现印证居里夫人所言: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

  “文学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纯粹的时期,文学的功利色彩渐渐消失,一切也相对平静。”傅翔认为,这是一个文学的好时代,好的作品会越来越多,但看的人可能越来越少,轰动效应也越来越弱,但正因此,文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丰富性越来越强,它的空间也会无限拓展。

  本次茅奖已经有“孔雀东南飞”倾向,江南作家占了三席位。对于人民网记者“茅奖什么时候到福建”的问题,曾念长笑称:苏童和格非是江苏人,风吹到江苏了,可能很快到浙江,再过来就是福建了。

  (人民网 记者 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