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泰山石敢当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7-16 16:25:05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近日,一尊雕有狮子头的泰山石敢当石碑入藏闽侯县博物馆,这尊泰山石敢当发现于闽侯县洋里乡的一条小路边,是一方花岗岩质地的条形石碑,未经细磨,表面粗糙。顶端为一个狮子头,弯眉,杏核眼,大圆鼻,咧嘴,没有“万兽之王”的威严,却多了几分家畜般的憨态可掬,和蔼可亲。碑身已残,残存阴刻三字“泰山石”,直行楷书,字体端庄,苍劲有力。这雕狮头的石头为什么叫泰山石敢当呢?又有什么作用呢?———引子

  ■ 朱燕英

  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广袤区域内,甚至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海外地区,于居住的房屋前后、路巷岔口、村落周边、桥梁两侧、河道岸边等处,可以见到类似的写有或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或石头,有的“泰山”二字横写,“石敢当”三字竖写,也有全部竖写的。讲究一些的除了选择比较好的石材外,还有别的装饰,最常见的就是在碑头上雕刻狮头图案。

  关于泰山石敢当,民间流传着许多不同版本的神话传说。有的说泰山石敢当的由来与泰山的山神有关;有的说姜子牙封神时忘了给自己留个位置,死后被谥封为“泰山石敢当”,主管民宅平安。有的说石敢当是个人,住在泰山附近,他好打抱不平,擅长驱妖或者驱鬼;有的说泰山和石敢当是两个人,他们生前情如一人,死后人们就把他们的名字合在一起,纪念他们深厚的友谊,并借此鼓励族人像他们一样团结友爱。还有的说因为泰山上的石头曾经挡过“逢山开路、遇水造桥”的唐太宗的驾,借着谐音叫起了“石敢当”。流传最广的说法还是认为石敢当是个民间勇士,因此很多地方,尤其是山东地区,泰山石敢当被塑造成了一个勇士的形象。

  虽然传说不一样,但石敢当在人们心目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它可以驱邪镇煞,尤其是沿路而来的煞气。因为传说妖魔鬼怪是不会转弯的,所以正冲路口的建筑最容易受到邪魔的侵扰,因此,这些正冲路口的角落最容易见到泰山石敢当的身影。当然,也有些泰山石敢当受到特殊的礼遇,被供奉在庙宇里面或屋顶上,但那些只是少数。

  那拥有神奇力量的泰山石敢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学者们追根溯源,发现“石敢当”最早出现在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撰写的《急就章》里。《急就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石敢当”三字出现在《急就章》介绍姓氏的部分,原文是这样的:“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这些都是史游为了方便人们记诵这些姓氏,编出来的一些既押韵,又有一定意义的名字。也就是说“石敢当”最初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名字,历史上并无其人。

  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与石敢当有关的实物,是宋代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时期的一块石碑:当时的莆田令在重修县衙时,从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用笔写着“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四月十日县令郑押字记”。这块石铭告诉我们,石敢当在唐代已经由一个虚构的名字变得有些神力了,它可以避邪压殃,还可以祈福禄,保安康。当然这时候的石敢当与后代的还有很大区别,它被埋于地下,文字较多,而且是用墨书,而不是像现在多用刊镂。

  真正石敢当成熟于宋代,就保存在福州市于山顶的碑廊中。这块碑是宋人林进晖为了让逝世的父母能够升天界,特造石路一条,于路旁竖立的。当时的石敢当碑主体只有“石敢当”三字。

  而五字的“泰山石敢当”出现较晚,约在宋金时期。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南方的石敢当信仰传入北方,与北方的泰山崇拜信仰融合的产物,泰山石敢当也大概是从这时候起,随着泰山神的人格化而逐步人格化了,也就是说人们开始为“石敢当”编造“真人真事”。宋元之后,尤其是到了明清之际,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呈现出兴盛之势,以至当时的学者都开始关注这种习俗,并对它进行源流考证。大量史料显示,明清之际的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已经广泛出现在以东南沿海为主要流传区域的中华大地上,并在陆路传播的基础上,向海外传播到琉球(今日本的冲绳岛)等地。

  根据历史起源和当代流传的情况,学者们发现福建和山东是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的中心区域,福建竟然就是石敢当信仰习俗的发源地。

  石敢当之所以在福建扎根,有很多层的原因。福建是我国古代越人的聚居地,越人好鬼,重淫祀,而且福建偏处我国东南一隅,由山川和海洋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民间信仰文化自成一体。这种状况使得汉文化很难打进来,但是一旦打进来了,就可以保留很久,很难改变。汉晋以来中原汉人为避战乱,大量涌入闽地,北方传统文化的许多因素也随之进入闽地并在此扎根,其中,风水观念、鬼神崇拜等相关习俗更容易被俗尚鬼神的闽越人所接受。石敢当信仰习俗的传入应该也与这样的背景有关,闽地原有的灵石崇拜更使得与之相关的石敢当信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泰山石敢当则应该是石敢当信仰传入山东,与山东泰山崇拜的习俗结合,随着泰山信仰影响的不断扩大,泰山石敢当信仰也日益深入人心。

  受民众的心理需求和波及地当地民间信仰的信仰,石敢当的功能、形态在各地不尽相同,出现了许多衍生形态。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在山东地区发展到明代,出现了功能的一大拓展,在原来镇宅辟邪的基础上,增加了治病驱邪的功能,并在北方演化出了与泰山石敢当习俗有着密切关系的“石大夫”信仰。在南方,泰山石敢当信仰与当地的盘瓠崇拜、风神、海神信仰等结合起来,还出来了石狗、风狮爷等与泰山石敢当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新形式。

  2006年5月,“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于是这种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的古老民间信仰,终于被详细地记载了下来。许多有识之士们及时地捕捉住它们远去的背影,重新探究它们的历史,并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实物,让这些寄托着芸芸众生们诸多心愿的石头在历史上,永远地留下足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