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闽侯山水间,你见过的古廊桥有几座?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5-23 11:52:23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从古至今,“廊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它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

  (远济桥•程水建/摄)

  廊桥,又称风雨桥、虹桥或厝桥。称其风雨桥,是因它能遮风挡雨;叫它虹桥,是因它形似彩虹,与《清明上河图》中疑已失传的“虹桥”结构相似、技术相同;说是厝桥,是因它桥上加盖了廊屋。明朝的陈世懋曾在《闽都疏》中感叹“闽中桥梁甲天下”,说的便是这风雨廊桥。

  (武灵桥)

  廊桥的木拱架全部由圆木架织而成,不用一钉一铆,堪称“中国一绝”。廊桥桥面上多建有廊屋,这除了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使来往行人真正“风雨无阻”外,也增加桥梁自重,增强桥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桥身保持干燥,延长桥梁的寿命。

  (大湖左白桥)

  闽侯大地,有着众多廊桥,她们耸峙在两山之间、清流之上,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不仅是连接各村的交通要道,也是小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和重要信息的发布站。如今,这些廊桥多被闲置,但她们美丽的倩影和精湛的造桥技艺,仍然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

  (龙津桥•网络图片)

  一起来看看闽侯这些古廊桥的风采吧!

 1、白沙远济桥

  远济桥又名石陌桥,位于闽侯县白沙镇连坑村南山涧上,为单孔木拱廊桥,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以两岸岩石为桥台,木拱构架斜撑,顶排架以木梁,桥面横铺木版。廊屋四柱九檩抬梁式木构架,桥两侧设木护栏,桥身距溪底20米。桥上有一块刻着“远济桥”三个隶书大字的酸丝木匾,其上阴刻的行书跋文,详细记载建桥的历史背景和时间。此匾为清光绪年间进士、邑人陈景韶所书。书法笔墨酣畅、丰姿潇洒,是陈景韶存世难得之佳作,与远济桥相得益彰。2007年,闽侯县对永济桥进行全面修复,邀请寿宁县著名桥梁匠师郑多金主持修复工作。

  (远济桥•严亮/摄)

  (酸丝木桥匾)

  2、廷坪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流源村,为单孔木拱廊桥。桥两头以峭壁巨岩为桥台,上架圆杉木搭成的八字木拱,拱上架木为梁,桥面以木板铺设。桥身高悬在距溪涧12米的空中,犹如彩虹横空。桥上设有长木凳,廊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木架构,面阔四柱三间,纵深12柱11间,悬山顶,中有神龛,祀奉玄天上帝,并保存明代木雕神像。龙津桥旧时为浮桥,创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乾隆、道光年间重修。是闽侯县已知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明代单跨石墩木拱廊桥。1999年10月,龙津桥被列入闽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津桥•网络图片)

  (桥东宋代摩崖石刻)

  (立于廊屋内桥碑)

  3、湖三溪桥

  三溪桥位于闽侯县大湖乡六锦、坂头两村交界处,因雪峰溪、院里溪、东溪三溪在此交汇而得名。此地是闽侯县少数名族——畲族同胞的聚居点之一,古时曾是闽县、侯官、罗源、闽清、古田等五县的交通要道。三溪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为单跨石墩木拱廊桥,全长32米。桥墩以峭壁上巨石为基,用花岗岩条石垒砌承架。梁架构用27根粗大长杉木、以榫卯结构组成多节拱骨,形成八字形拱架。桥面横铺木板,建有廊屋四柱三间。桥两旁设护栏和长凳,上端置风雨挡板,桥头供奉佛像。桥廊24对梁柱均有楹联。漫步桥廊,身若凌空,如入仙境。居高临下,游目无余。正所谓“四山周匝,别开榕桥奇观;两岸崔嵬,不减桃源妙境。”

  (三溪桥•网络图片)

  (桥台假以天然岩石为基)

  4、廷坪坑坪桥

  坑坪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坑坪自然村,为单孔木拱廊桥,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两岸桥堍用条石垒筑成方状石墩,桥身以圆杉木分三组作拱形架,上铺长条木板为桥面。廊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木构架,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十柱九间,歇山顶,上覆青瓦。廊屋内侧两旁设木板长凳,外设条状木栏杆,护以遮雨板。廊屋西侧中间有神龛,祀玄天上帝。

  (坑坪桥•陈宗兴/摄)

  (廊屋顶别致的瓦砖)

  (廊屋旁置条状护栏及挡雨板)

  5、廷坪焦溪桥

  焦溪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蕉溪村,建于民国19年(1930年),为单孔木拱廊桥。桥长27.30米,宽4.33米,净跨9.20米,离涧底约10米。桥梁用七根圆杉木分三节连接成八字形木拱,飞架两岸桥堍,桥面铺木板(后改用陶砖铺设)。桥呈弓形,廊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木构造,歇山顶,上覆以青瓦。桥两侧设长木凳与护栏,外施遮雨板。廊屋设神龛,祀玄天大帝。

  (蕉溪桥)

  (蕉溪桥头)

  (用砖铺设的桥面)

  6、廷坪泰山桥

  泰山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后溪村,为单跨木拱廊桥。桥首尾以天然的岩石为基,用块石垒砌成方状桥堍。木拱横跨其上,桥面横铺木板。廊屋面阔四柱三间,进深9柱8间,悬山顶,上覆青瓦。屋内两侧设有木栏杆,外加挡雨板。桥西面中间设神龛,中祀玄天大帝。整座廊桥保护较为完好。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泰山桥)

  (廊屋内的神龛)

  (正檩上墨书木司等文字)

  7、廷坪塘里桥

  塘里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塘里村,为单孔木拱廊桥,建于1951年,旧时为塘里通往大湖的交通要道。桥以两岸岩石为基,桥台由块石垒筑,斜撑木架交错搭置成拱,顶架以圆木为梁,桥面横铺木板。廊屋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十二柱,为抬梁式木构造,歇山顶,上覆青瓦。屋内有神龛,祀玄天大帝。两侧设护栏,外施遮雨板。整座廊桥保存较为完好。

  (塘里桥•廷坪乡供图)

  (桥身如虹横跨两岸)

  (神龛祀奉玄天大帝)

  8、江洋回头玄帝亭

  回头玄帝亭位于闽侯县江洋农场澎湖村回头自然村,桥建于清末,系单跨平梁木廊桥。桥长18.10米,宽3.90米。用卵石垒筑桥堍,以10根圆杉木横架其上,桥面铺木板。廊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歇山顶。两旁置条形护栏,外加挡雨板。桥西侧正中辟一阁式神龛,主祀玄天大帝。

  (回头玄帝亭)

  (内廊及神龛)

  9、廷坪武灵桥

  武灵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溪坪村后垅自然村,始建于清初,为单跨木梁廊桥。两岸桥头以鹅卵石砌造,其上架木为梁,横铺木板为桥面。廊屋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八柱七间,抬梁式木构造,歇山顶,上覆以青瓦。廊屋西侧正中辟有神龛,供奉玄天上帝。

  (廊内中辟有神龛)

  (廊内长凳可供行人休憩)

  10、大湖左白桥

  左白桥位于闽侯县大湖乡东墘村左白自然村,约建于1795年。桥长16.58米,宽3.90米,净跨10.70米,离水面4米。廊屋进深八柱七间加两廊,面阔四柱三间,抬梁式木构造,歇山顶。中间建阁式神龛,祀玄天大帝。两旁设木长凳,廊檐下均建有木栏杆与挡雨板。

  (桥台用卵石垒砌)

  (桥下也是孩童玩耍的去处)

  11、廷坪溪隆桥

  溪隆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下洋村溪隆自然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建于1940年,为单跨木梁廊桥。桥北侧利用天然岩石再叠砌块石为基,南侧直接用块石垒砌成桥台,并在两侧叠砌石阶。桥梁用四层圆木铺设。廊屋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四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上铺以青瓦。桥长9.15米,宽3.16米,廊屋出檐1.50米,柱径0.20米。离水面高3.90米,净跨6.70米。

  (溪隆桥)

  12、廷坪兰里桥

  兰里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石洋村兰里自然村,为单孔木梁廊桥,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建。两岸桥堍用块石垒砌,以圆木为梁,横铺木板作桥面。廊屋为二柱七凛抬梁式木构架,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八柱七间。桥全长18米,宽4米,桥面离水面2.70米。桥两旁设长木板凳,外用木挡板以遮雨。

  (兰里桥)

  (清代杉木制书签谱钉在龛前)

  13、大湖官山桥

  官山桥位于闽侯县大湖乡六锦村官山自然村,是古时官山通往江洋与福州新店、北峰的唯一通道,为木构平梁风雨廊桥,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建。廊屋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六柱五间,抬梁式木架构,悬山顶,上覆以青瓦。全长11.8米,宽4.7米,廊屋两边设护栏,南边有神龛,主祀玄天大帝。

  (官山桥•网络图片)

  14、洋里洋头桥

  洋头桥又称玄帝桥、桥头亭桥,位于闽侯县洋里乡洋头村,始建于清代。桥总长20米,宽3.5米,离水面4.80米。桥堍用花岗岩块石垒筑而就,大梁以圆木平行架设,铺木板为桥面。廊屋面阔三间四柱,进深六间,九檩四柱抬梁式构造。桥两边设木雨遮,桥中社神龛,供奉玄天大帝神像。

  (洋头桥)

  (桥底用巨大杉木架设)

  15、洋里友泉溪桥

  友泉溪桥位于闽侯县洋里乡洋里村友泉溪上,始建于清代,40多年前曾重修,系单跨木构平梁廊桥。桥堍用不规整块石垒筑,由10根大小不一的圆杉木为横架,桥上设有木构廊屋。廊屋四柱三间,七檩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

  (友泉溪桥)

  (桥堍)

  16、大湖岭下桥

  岭下桥位于闽侯县大湖乡六锦村岭下自然村,建于清代,系单跨木构撑架廊桥,是村中交通要道,亦为岭下村挡水尾风水桥。以两岸天然岩石为桥台,桥梁用12根圆木架设,用木板铺设桥面。廊屋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四柱三间,中间设有阁楼神龛,祀奉玄天大帝,并保存有一座清代青石雕香炉。与神龛相对的另一侧桥廊,设有长木凳,檐下亦设木栏杆。

  (岭下桥)

  文章来源:《闽侯古代桥梁》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闽侯古代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