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千里赴闽 寻找先辈足迹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3-28 14:49:48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闽侯新闻网讯 “我叫郭久骧,想找你们帮忙寻找一下关于先辈的线索。”3月23日上午,县委宣传部办公室接待了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妇,他们告诉工作人员,此次前来福州是为了寻找先辈的足迹。

  据郭久骧老夫妇介绍,他们的先辈郭柏荫,籍贯侯官县,是一位在晚清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笔墨的一代能臣。但由于资料的缺失,郭柏荫在族谱中的介绍较为简略,很多事迹都无从得知。近年来,夫妻俩都在不断寻访收集相关资料,此番辗转来到闽侯,就是希望可以来到先辈的故乡,探访他昔日的足迹,以便可以收集材料,用于修缮族谱,让后辈明先人之荣辱,晓家族之底蕴。

  探寻先辈足迹

  感受历史底蕴

  为了帮助这对老夫妇,本报记者联系到了闽侯县博物馆原馆长曾江,据曾江回忆,有传闻郭柏荫曾就读于南通文山书院。根据这条线索,我们又查阅了地方志、史书,惊喜地找到了关于郭柏荫的相关资料,其中就说到林则徐、郭柏荫、陈若霖等多数朝廷大臣曾就读于文山书院等历史细节。随后,在本报记者的陪同下,郭久骧夫妇来到了南通镇文山村。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本想探访的文山书院现已改建成民居,未能找到相关信息。不过从文山村书记陈剑辉的口中我们意外得知,林则徐的老师陈纲石的老宅尚在。据传当时陈纲石六十大寿,林则徐正在京城为官,他特意千里迢迢遥寄八面寿屏祝贺,其中便有郭柏荫的题字,现今这八面寿屏很有可能就存放在老宅里。

  在陈剑辉的带领下,我们立即驱车前往陈纲石的老宅,然而在老宅得到的消息却让我们有点失望。“早些年还有在,现在都没有了。”住在老宅里的人告诉我们,原本老宅内悬挂有十六面屏风,其中便包括八面寿屏。后来因为洪水等自然灾害原因,只剩下四面。而屏风上的红底金字也因为没有保存好,现在都已经损坏。

  “虽然未能寻找到先辈的字迹,觉得有点遗憾,但看到这些文化实物,我觉得能够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一定要做好这些文物的保护,这样对教育后代,了解先辈历史有非常大的帮助。”看着屏风上斑驳的裂痕,郭久骧夫妇感叹道。

  追溯家族故事

  告知后代子孙

  “我们很早就开始这方面资料的搜集,有时候是刚好在网络上看到相关的资料图片,我们就顺着这些线索开始找。”郭久骧老先生告诉记者,从单位退休后,他们就开始陆陆续续走访先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搜集整理和先辈相关的文献资料。

  “中国人一直都有很深的家族情感,我们修家谱就是为了延续这种家族情感和文化,也希望能将郭氏文化和家族优秀传统继续传播下去。”郭久骧老先生说。“现在,编撰族谱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多找到一些关于先辈的足迹,不断丰富族谱的内容,也便于后代子孙了解先辈的故事,感受作为郭姓族人的一份自豪。”

  据史料记载,侯官郭氏家族著名始于其祖郭阶三,郭阶三生五子:郭柏心、郭柏荫、郭柏蔚、郭柏苍、郭柏芗,除郭柏荫中进士外,其他四人都中了举人,人称“五子登科”。郭柏荫为郭阶三次子,清道光十二年进士,历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代理巡抚、广西巡抚、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任内曾力主严禁鸦片进口,严禁种烟,上奏获准施行。在江苏任上,因兵乱奏请减少苏、松、泰三地税收,缓征各县漕粮,以纾民困。他整顿治安、兴修水利,官声甚著。目前,福州三坊七巷中仍保存有郭柏荫的故居,为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载体,具有很高的人文和历史价值。

  (闽侯乡音 记者 李煜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