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丹心照汗青 精神传千古

http://www.mhnews.com.cn  2013-12-01 16:58:42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60多年前,荆溪镇桃田村的一座小山上,30多位革命者汇聚一堂,为国家的前途和八闽的安定,秘密的开了一场会,史称“龙山会议”。龙山会议的召开,有效地推动了闽浙赣地区城市工作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的革命史、尤其是福建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近日,记者跟随城工部老党员林法中来到桃田村,感怀昔年先烈们的峥嵘岁月,探寻龙山精神。

  英才聚龙山 筹谋绘宏图

  “1946年8月,我考入当时的福建省立高级工业学校电机科,1947年3月,龙山会议召开后不久,城工部号召广大学子积极开展学生运动。于是,我就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中去,龙山会议的召开,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已年过八旬的老党员林法中说。记者在与他的交谈中,一幅沧桑的历史画卷慢慢浮现在眼前。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指示,福建的中心工作要放在闽浙赣边区,依靠武夷山一带的地形优势,发展壮大自己的革命力量,同时开展城市工作。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为了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城市工作,成立了中共闽江工作委员会。1947年1月闽浙赣区党委决定将闽江工委改为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以负责开展东南各省的城市工作。1947年 2月22日至25日,中共闽江工委在闽侯县(时称林森县)桐口乡革命基点户郑金伙的房子里召开了“龙山会议”。据记载,当时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福建各地及台湾的党员干部30多名,到会者均编代号,不现姓名,一进会场就戴上面罩,互相不接触、不打招呼,按小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开会,以防暴露;报告只凭脑记,不作笔记。

  龙山会议召开,明确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成立城市工作部的指示,系统的总结了闽江工委两年斗争情况,并作了《论开辟第二战场》的报告,确定了城市工作为农村服务、为游击战争服务的方针。同时,新成立的城工部还决定建立闽浙赣地下军,下辖闽海、闽东北等4个纵队,用武装斗争配合城市工作的开展。“龙山会议是闽浙赣边区城市工作的重要转折点,之后,城工部围绕着开辟第二战场的任务,将党在城市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领导了城市学生运动、工人的罢工斗争,有效地配合了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林法中说。

  丹心照汗青  精神传千古

  龙山会议后,城工部派遣大量的优秀爱国青年到各地开展城运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干部达200人,发展党员3000人,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然而,就在城市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由于当时闽浙赣区委的误判,和一些历史的巧合误会,最终导致了大众为之扼腕痛惜的“城工部事件”。

  城工部事件的诱因,起于1947年7月。当时,国民党福建海关查扣了一批价值黄金二百两的布匹和棉纱,出于筹措经费支援游击战争的目的,城工部通过隐蔽在敌人内部的同志的协作,里应外合将这笔资财冒领了出来,并将一部分布匹临时存放在城工部副部长孟起家里。不料消息泄漏,孟起被逮捕。时任城工部部长的庄征遂即开展营救工作,他向闽浙赣区党委提出“武装劫狱、重金收买看守、假自首出狱”等三种营救方案。由于营救方案中有假自首的动议,使闽浙赣区党委对庄征产生了怀疑,调其到区党委机关驻地接受审查。并在审查中采取了严刑逼供的做法,致使庄征违心认罪。其后,在没有经过查证、核实的情况下,庄征竟被以“出卖孟起的内奸”的罪名秘密处死。不久,孟起被敌人押解至南京,在雨花台慷慨就义。

  庄征罹难后,区党委出于对他领导下的城工部组织的不信任,派李铁、林白继任城工部正副部长,责成他们在城工部“肃清庄征影响”。不料其后,陆续发生了一系列区委高级干部牺牲及地方组织被敌人捣毁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又恰巧是在组织决定将城工部大部分骨干分散派往各地以后发生的,从而加深了闽浙赣区委对城工部的怀疑。错误地认定城工部已经是被敌人控制的“红旗组织”。随后,在未经请示党中央和华东局的情况下,闽浙赣区党委宣布将李铁及城工部的干部共计127人,全部被当作“叛徒”、“特务”、“内奸”秘密处决,由此铸成了千古奇冤。

  然而,令人为之感泣地是,在城工部事件中,遇难成员展现出的对革命的忠诚,可昭日月。面对飞来横祸,面对“莫须有”的不白之冤,他们没有叛变,没有逃跑。很多人在被带到山区处决时,明知有去无回,仍然坦然前往。

  曾焕乾作为闽北城工部主要负责人之一,当时正在闽北开展地下斗争,在接到上级处死他的命令时,一个同志不忍他丧命,示意他赶快逃跑, 北上向中央或华东局申诉,但他不愿意连累别人,毅然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在生命的最后,他选择了被活埋而死,遗下了“把子弹留着杀敌人”的豪语。被誉为“闽东红色才子”的叶挺荃,临刑前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对行刑的同志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党费...”

  大量优秀干部的罹难,造成了城工部内上下组织之间联系的中断,这一时期,被称为城工部的“断联“时期。在这种艰难的岁月里,以林白为代表的广大城工部同志,仍然继续在开展斗争,他们一部分坚持武装斗争,通过在闽侯、古田、连江、闽清、平潭等县,建立了20多支游击武装,计4000余人,依靠这些力量武装解放了平潭县城,并通过统战工作,和平解放周宁、宁化等三个县,一部分留在城市的党员则通过宣传办报等方式,继续开展城市工作。其中,福一中党员游德馨、薛谋略、张任生办的《大众报》;唐文光、徐心坦等办的《解放之声》、《小火星》;省立高工(福建工程学院前身)梁超浩、林士锋等办的《骆驼社》刊物等;均在宣传推动革命斗争,阐明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福建的解放工作。

  1953年初,中共福建省委开始对城工部事件进行审查。经过一年多的审查后,省委初步认定:“城工部是党的组织”。1954年2月初,中央在听取了福建省委的汇报后,指示对城工部事件进行审理并提出意见,最后得出无可辩驳的结论,即:“城工部不是特务组织,而是党的组织,原闽浙赣区党委对城工部案件的处理是完全错误的,城工部错案应予彻底平反昭雪。”中央政治局随即讨论决定平反昭雪,妥善处理善后事宜。至1957年4月,共恢复了1276个城工部党员的党籍。至此,那些冤死的英魂,终能含笑于九泉!

  抚今追昔 浩气长存

  峥嵘岁月思无尽,几回回梦里回龙山,一个甲子的时光匆匆而过,龙山会议和城工部党员的精神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追思。

  2007年,城工部老党员、原省政协主席游德馨,在接到老校友严子云建议寻找龙山会议故址的来信后,感动不已。随后他不嫌繁琐,多次带领陈世明、孙子清、萨本珪等老同志往桃田村探寻龙山会议旧址,并为之四处奔波,筹集款项。在闽侯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08年8月,“龙山会议旧址”纪念碑建成,游德馨亲自为之题写了碑名。2012年10月25日,龙山会议纪念馆落成,来自全国及海内外各地的两百多名老同志、烈士亲属等汇聚一堂,共庆盛事,追思英烈,传承龙山精神。

  如今,龙山会议纪念馆作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着众多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到这里缅怀英烈,探寻龙山精神。其实,回顾龙山精神,也是党在建立新中国斗争历程中的一个缩影,过去人为革命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终于换来了今日中华的盛世崛起,这一切,皆是先烈们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奋斗,激励自身克服困难,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闽侯乡音社记者 林若野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