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理论学苑 >> 正文

着力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7-05 09:35:38      【字号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部署,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努力方向。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切实增强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闽侯教育系统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既在创新基层党建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有力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有好又快发展。今年3月以来,本人就开展“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 服务发展”活动对部分中小学进行了调研,认真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教师的汇报、召开座谈会,并进行了实地查看,就如何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拟通过调研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为全县进一步做好普通教育资源保障工作提供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工作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在经济取得快速提升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县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初步实现县域内学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的目标。2006年以来,全县先后撤并小学137所(其中教学点77个),初级中学4所。扩容新建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目前,全县有完全中学3所,初中22所,小学120所,教学点14个,幼儿园156所(含民办幼儿园13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中小学6所。全县在校生95092人(其中高中7711人、职专1930人、初中19112人、小学45217人、幼儿21010人、特校学生112人),在职教职工6959人(其中公办教师4968人、民办1991人),其中体育教师198人。校园面积211万多平方米,校舍面积79万多平方米。全县中小学现有中小学校数与班级数的总量基本上满足现有人口适龄儿童入学的需求。

  一、持续加大投入,快速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标准化学校及校安工程建设。实现全县139所完小校及所有初中校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成速度位居全市前列。校安工程重建任务69个项目、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已竣工63个项目、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2%;其余6个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校安工程加固项目全面完成,项目89个、建筑面积15.69万平方米,完成率112%。年度事关群众利益十项实事涉及教育方面的扩容工程、校车安全工程、幼儿园新建项目、寄宿生营养改善工程等建设均有序推进。

  二是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目前,全县中小学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218 间,多媒体教室1300间,中小学生机比提高到12:1、13:1,高于省级15:1、20:1的标准,实现全县100%学校都能接收远程教育资源、100%学校都安装了智能广播系统和90%学校班级多媒体进教室的目标,利用国之源管理平台初步建成“县本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全县中小学提供优质丰富的教育教学网络资源。数字青少年宫工程走在全市前列,第一批5所中小学通过市级“数字青少年宫”验收,学校数字青少年宫比率居七县(市)首位。

  三是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及实验室建设,添置图书和实验室器材。至目前,藏书量达158万册,生均初中28册、小学18.5册,高于省级生均初中25册、小学15册的标准,所有中学及中心小学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全县各校教学仪器配备均达省二类标准,有省市级示范图书馆11所,90%的学校实验室达到市级以上标准。

 

  二、创新教师管理培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统一城乡教师待遇标准。我县城乡学校统一教职工工资待遇,做到城乡教师工资标准一致;统一教职工编制标准,做到每年一核编;统一教师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做到城乡学校标准一致;统一招考聘用,组织参加全省统一招考;统一教职工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出台《闽侯县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学校开展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统一退休管理,按地域分片区设立离退休教师协会。实现了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省级“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县;2011年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改革试点县。

  二是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从教师、学校、进修校、教育局四个层面共同推进,经费从原来的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用于开展课题研究,县本资源建设,工作室送培、送教下乡,“影子”培训,“中美合作项目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活动,以增强名师工作室功能建设。目前,全县有3位教师获评特级教师,8位教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15位被认定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7位被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41位被确认为县级学科带头人,287位被确认为县级骨干教师,成立了13个学科工作室和1个德育工作室,名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我县学科工作室累计承接国家及省市研究课题29项,已结题20项,受到上级领导的积极肯定。

  三是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研修。积极开展全员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网络教育和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目前,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76.4%提高到81.3%,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由74.8%提高到81.6%,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由94.8%提高到95.7%,研究生学历由1.2%人提高到2.6%人。以福建师大、省市教育学院等单位为培训基地,近年安排2500多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依托北师大、华师大、东北师大等知名院校开展高端研修培训,2010-2011年选派了35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参加高端研修,2012年起又选派60名校长、骨干校长、后备校长前往上海等先进地区进行挂职培训和高级研修,以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2012年,县教师进修校以全省第一名成绩通过省级示范性进修校评估验收。

  四是稳步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建立了小学以乡镇为单位,由中心小学为龙头捆绑周边完小、教学点的办学联合体;初中由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校对口一所山区校组建办学联合体。通过双向选择、对口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片区内教师校际交流。近两年我县先后796名教师参加校际交流。通过交流,师资配备得到逐步均衡,有力促进了薄弱校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择校热”在区域内逐渐降温。如青口片区中的大义、沪屿、青圃三所初中,前几年很多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子女到沪屿中学就读,开展教师校际交流后,三所学校学科教师得到有效整合、均衡配置,择校现象明显改善。2011-2012年,招聘了19名师范类研究生学历和部属高校优秀毕业生及206名高校优秀毕业生,有力优化了缺编学校的师资结构。2012年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推广我县经验和作法;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县两项省级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先后来我县考察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学习借鉴我县经验和作法。

 

  三、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示范化进一步发展。近年新扩建上街红峰、祥谦等7所公办幼儿园,目前,全县建有公办园19所,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1所及以上独立设置的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形成了“政府办园为骨干和示范”的幼儿教育发展格局。至目前全县已有5所市级、11所县级示范幼儿园,示范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幼儿入园率由2010年的90.3%提高到目前的98.72%。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化得到全面推进。优化义务教育布局,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一免双热工程”,通过加强学籍管理、控制班生规模、合理安排生源等措施,科学合理安排全县6万多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适龄儿童入学小学由2010年的99.8%提高到目前的100%,初中由99.0%提高到99.6%,初步实现全县班生额小学低年级控制在50人左右、高年级56人左右、初中54人以内的目标。2011年率先在七县市实行小学阶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电脑派位工作,今年全县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达1.47万人(年增1000多人)。近年中考成绩稳步提升,2012年报考率、合格率、优秀率、高分率位居七县(市)第1位、第2位、第4位和第3位。

  三是高中教育优质化进一步提升。闽侯一中顺利晋升省一级达标高中,目前全县公立6所普通高中已有5所达到省重点高中标准,其中一级达标高中1所,二级达标高中2所,三级达标高中2所,达标校比率为83%,数量居七县(市)前列。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开展“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一校一评价”活动。近年全县高考成绩连年都有所提升,2012年本一、本二上线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录取人数由2011年的34人、14人增加到2012年的139人、48人。

  四是职业教育规模化得到持续加强。深化闽侯职专和美术职校两校合并办学,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新征土地183亩,计划投资1.3亿元在荆溪镇新建闽侯职专新校区。合并办学中着重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通过“招、聘、培、转”四种方法加大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的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进校企联手、教产结合机制,积极开设根雕、工艺品等特色专业,加强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工作。

  存在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广大群众对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在短期内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还不高,办学效益还不够凸显,名师、名校不多。

  三是教师校际交流工作还要进一步深化。要重点解决好个别校长存在本位思想,怕优秀教师参与交流会影响本校教学质量;受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参与交流的自觉性还不高这两个问题。

  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后,家长更加重视智力投资,有强烈的择校需求。从教育外部来看,城市经济文化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带来城乡学校反差强烈。从教育内部来看,质量好的学校得到社会认可,发展迅速;质量差的学校由于人气不足逐渐萎缩。

  二是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偏颇,造成学校社会声誉的失衡。在学校质量的评估上,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升学率作为“金标准”的意识。

  三是择优录取的招生政策,造成生源量的失衡。高中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录取。高中生源,校际之间质量差别相当大。老百姓埋怨的“读书难”,主要是读好学校难。普通教育非均衡化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口不断迁入城镇或进城打工,出现了城镇中小学学生数持续增加的现象,进入城镇后,又千方百计挤进大校、名校、新校,又造成新的不均衡。

 

  工作建议

  做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力争到2015年实现构建起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沟通、配套协调、发展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是继续加强教育工作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要继续把教育发展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来抓,财政配套相应资金重点投入,促进加大教育均衡发展力度,进一步提高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二是大力实施城镇集中区域中小学扩容工程建设。科学测算新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和消除“大班额”所需学位。

  三是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特别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整体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一手抓交流,一手抓培训,把推动教师交流与加强教师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方面在规范开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教师中端提升培训和高端研修培训。另一方面在片区制度化开展学科集备、教学研讨活动,在交流和培训中实现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是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在全面实施新课改基础上,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

(作者:林信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