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闽侯图文 >> 正文

南屿福垆寺的前世今生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8-05 10:00:5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南屿福垆寺的前世今生

  福垆寺,位于南屿镇南旗村垆峰山北麓,面朝母亲河——锦溪。邹义东 摄

南屿福垆寺的前世今生

  福垆寺又称泰山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王立强 摄

南屿福垆寺的前世今生

南屿福垆寺的前世今生

  南屿古镇地灵人杰,历史悠久,当地民风淳朴,百姓素有崇佛向道的风俗。据说,从唐末到清末,佛教在南屿尤为兴盛,在此建了许多庵寺,俗称“九庵十八寺”,有 “钟声佛号闻十里,路上行人半是僧”之谓。

  这些庵寺经数百年水火侵蚀、兵匪破坏,大火焚烧,再由历代官绅、百姓捐资修建重筑,至今依然遍布于山野河畔,给当地旅游业增添了活力。位于南屿镇南后路的福垆寺因祭祀海神妈祖而兴建,期间被僧人改建成佛寺,而后又引入东岳帝君座下温、麻两都统,佛道并祀之举在“九庵十八寺”众多建筑中显得与众不同。近日,记者来到南屿镇,实地采访福垆寺,了解这栋古建筑的前世今生。

  张家献地 刘家献资 成就南屿福垆寺

  福垆寺,俗称泰山堂,背靠垆峰山,面临锦江水,坐南朝北,与名胜旗山遥相呼应。旧时南屿镇水道纵横,有码头直连江河,古人经常自此泛舟入海,经营海贸以获取巨额利润。久而久之,出海经商的里人多成巨富,他们为了答谢海神妈祖娘娘的一路庇护,遂在明永乐年间建造了天后宫,时刻焚香祭祀,希望妈祖可以继续保佑他们事业顺遂,此即为福垆寺的前身。“此后,到了明末清初,战乱和清政府迁界禁海的政策,严重打击了福建的海上贸易,使得百姓无法继续从海贸中获利,巨富商贾有的家破人亡、有的迁徙他处,天后宫因此逐渐败落,只能靠周边百姓的香火供奉勉力支撑。”福垆寺管委会委员陈国光介绍。他告诉记者,据说这期间天后宫还一度被佛教僧人改建成佛寺,后因经营不善,又重新改为祭祀妈祖,至今福垆寺后山还建有观音阁,留下些许当年拜佛的遗存。

  到了清顺治至康熙年间,南屿乡绅为保乡间平安无事,前往福州东门外浦东泰山庙奉请温、康两神到南屿,先供奉在福田寺。后因南屿街与福田寺相距甚远,道路难行,为使乡人免受远行之苦,当地商人刘瑞英遂起愿在南屿街建一座泰山堂。恰好在康熙二年,山洪暴发冲毁福田寺,寺中温、康两都统神像漂浮到天后宫前的锦溪河道上,在此打转不愿离去,刘端英和里人张尔修认为此乃天意,注定要温、康两神到此庇佑南屿百姓,便派人将神像打捞起来洗净后暂置天后宫内。

  清康熙六年(1667年),刘端英捐出多年经营所得,张尔修慷慨献出土地,将天后宫拓展扩建,主祀温、康两都统,附祀妈祖娘娘。因新寺主神来自福田寺,且坐落在南屿街垆峰麓,便取福田寺的首字“福”字,垆峰山的首字“垆”字,两字合起来称为“福垆寺”。刘、张二人的善行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誉,时民谚有道:“张家献地、刘家献资,成全了南屿街建泰山堂福垆寺。”

  从此,福垆寺香火旺盛,成了南屿人民世代祈安求福的保护神。福垆寺的温、康两神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春巡境土,即南屿人民的“迎泰山”。迎泰山分挂号、开堂、出巡、回宫、宣读诏书等仪式,从三月初一至十六日。2005年逢闰年行迎,2009年变更为首届泰山文化节,此后多次举办,盛况空前,成为了南屿民俗文化的一大盛事。

  垆峰八角亭 36间店组雕 古建筑艺术的奇葩

  “原来,福垆寺前的锦溪直通乌龙江,寺庙门口还有旧码头,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废弃了。”陈国光说。他还告诉记者,旧时在江上航行的人,远远望见福垆寺背后垆峰山之上的八角亭,就知道到了南屿。

  八角亭又名三省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邑人陈维传个人捐建。它是旧时南屿“环江第一名胜”,1972年遭人破坏,毁于一旦。“以前八角亭既是江上行船的航标,更是昔日南屿的标志性建筑。”2011年,管委会将八角亭修葺一新,新建的八角亭造型精美,其格式仿古重建。该亭坐北朝南,为三层木质结构,高14.2米,分设八只亭角,上下檐角相对应,形态别具一格,重现了早年间寺亭辉映 “环江第一胜”之景观。

  记者走进福垆寺,这座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依次建有门楼、戏台、钟鼓楼等,整个建筑为抬梁穿斗式混合木结构,外围风火墙,门楼、戏台等建造有十三个风格迥异、大小不同的藻井。“正中大藻井有造伞、补鞋等36间店的组雕,是寺里一绝。”陈国光说。寺内还有奈河桥,全长2.1米,可以说是福州地区最短的古桥。

  福垆寺经过6次修缮,最近一次是1990年由台胞黄水金先生等人捐资重修,“该寺列入涉台文物的名录,精美的戏台还列入了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福建卷名录,戏台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除此之外寺内的其他‘宝贝’也不少。”陈国光笑着说道。记者了解到,福垆寺门楼及殿宇梁构架上精雕细刻有《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历史人物,描金绘彩;墙帽、墙壁及仰板上雕塑、绘画有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色彩明快。整个建筑集石刻、木雕、雕塑、书法、绘画于一体,是古建筑艺术的奇葩。凭借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悠久出众的历史,福垆寺于1991年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初期首任海军总长黄钟瑛于1914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与同僚张日章莅临南屿福垆寺观看温、康两神春巡境土迎神活动,即兴撰写了富有哲理的楹联:“秉性果端庄,君毋庸屈膝折腰随时下拜;存心如诡谲,汝当凛严刑重典何日收台。”联句既鞭挞了酷吏的丑恶,又警示后人要堂堂正正做人,对古人今事都有借鉴意义。此联镌刻在戏台两侧后柱上,在闽侯县的题刻仅此一副,可谓弥足珍贵,福垆寺管委会十分珍重这副楹联并加以保护,至今完好如初。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