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保家卫国舍生死 身虽伤残志犹坚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6-28 15:29:4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张存金 陈宗兴

  “没有多少人知道一九七九年的特殊含意,也没有多少人会怀念那个曾经令人热血沸腾的岁月;记得它的只有活着的我们和死去的他们,记得它的只有边境线上那依然如血的红土、无边无际的丛林和重叠反复的雷区。‘。一九七九年’在我的心里永远是一个惊叹号,它深藏在我心深处,将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随我生灭”日前,年近50的闽侯籍复员军人郑永政用右手仅有的4根指头指着一张发黄的照片对记者说。

  郑永政告诉记者,照片是1979年3月2日拍的,那时,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刚经历了一场战斗,右手中指被敌人子弹击中,第一节手指被击碎,不得不将整根手指切除。

  郑永正,1958年出生,77年入伍到江西鹰潭某师,78年11月,他积极报名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与全连16名官兵一起调到驻广西某部,编入某部2连。1979年2月17日,朔江战役打响。郑永正所在的部队奉命在平孟至孟麻地区展开,歼灭朔江地区之敌。扫清障碍后,主力沿朔江、班玛、安乐、和安方向攻击前进,打通平孟至和安公路。

  朔江西北侧为岩溶地貌,石山高耸,群峰林立,山高多在海拔500米以上,山上多自然岩洞,洞口隐蔽,能打能藏能生活。东南面则土山连绵,坡度多在35度以上;山上草深林密,山下有小路和季节河,利于部队隐蔽,但观察、运动、联系不便。从朔江至敦张是一条宽几十米至几百米的峡谷,朔江公路沿傍山峡谷蜿蜒南下,是通往高平的主要运输线。整个地形是一种特殊的山岳地形,向有“朔江天险”之称。

  越军在朔江地区高地上构筑有地堡、火力点、“A”字型工事,并与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前沿前和间隙地设置有防步兵地雷、竹签、板钉、陷阱、铁丝网等,有的纵深达250米。越军凭借险要地形,层层设防,控制公路。敌军在石山一带,利用岩洞、石缝配置兵力、火力,控制要点。

  朔江东南土山是敌军核心防御阵地,工事完整,兵力密度大,火力强。公路上埋设有防坦克地雷,附近的村庄,房屋也改造成能打能藏的明碉暗堡。整个阵地形成支撑点唤醒防御,构成石山、土山、村庄相结合的正、侧、斜多方向的明暗火力点,组成上中下、远中近、多层交叉火力网。敌军企图利用这一特殊地形据险防守,阻止我军进攻。

  郑永政所在的连队作为先头部队准备进驻高平,在抢占一无名高地时,遭到越军狙击,郑永政右手臂、手腕等多处被弹片击中,有的弹片至今仍留在体内。“轻伤不下火线”,虽多处负伤,郑永政仍坚持参加战斗。

  1979年2月25日傍晚,郑永政与200余名步兵、装甲兵协同作战,夺取延伸至高平的一无名高地。晚7时许,信号弹升起来了,紧接着,我军的炮兵发言了,各种火炮的巨响汇成了一气,半边天都红了:加农炮、榴炮、迫击炮、火箭炮、加榴炮……各种炮弹从头顶上飞过,还有高机曳光弹,交叉火力拖着火尾巴划着各种弧度和线条。“弟兄们虽然都很累了,可大炮一响,大家还是抑制不住激动与兴奋;我下意识的抱紧了怀里的冲锋枪,随时准备冲出战壕”。郑永政说。

  “信号弹又升起来了,这是步兵冲锋的信号。该我们了,强攻,往上冲”。郑永政的思绪显然又回到当年血雨腥风的战场,“打仗完全不象电影里演的那样,有那么多豪言壮语,也没有号声杀声;只是满眼的销烟和烈火,满耳的枪声爆炸声,人们都低着头一个劲的往前冲,没有人犹豫更没有人说话。干部在前,士兵紧紧地跟在后边。

  “部队攻到了无名高地山下,伤亡已经很大了,连里组织了几次冲锋都没成功,我们被敌人的火力压在土坎下头都抬不起来。敌人的阵地太隐蔽了,到处都是他们的火力点,随时都会有一把、两把甚至更多的枪向你射击,若不是那道土坎,为我们构筑了赖以藏身的天然据点,最优秀的士兵也难免会在这暗枪四伏的地狱里被无情地射杀。”

  第六次冲锋开始了,郑永政手持冲锋枪一边扫射一边往山上冲,突感右手中指疼痛得厉害,使其无法扣动扳机,这才发现右手中指第一节指头被敌军子弹击中,指头被打烂。

  受伤后的郑永政被送到后方医院,几经转移,来到广西医学院,右手中指被全部切除,郑永政也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就在这次战斗中,郑永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郑永正因作战英勇,荣立了三等功。“虽然失去了一根手指,但作为军人,有机会为国杀敌保边疆,我感到很自豪!”说起往事,郑永政十分兴奋。80年2月,郑永政复员回乡,当年5月被分配到县医院工作,2001年4月调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中心工作。如今,郑永政将这张“伤兵照”压在自己办公桌的玻璃下,每当工作疲惫时,他总要看看这张照片,让它激励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努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