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青圃舞狮三百年

http://www.mhnews.com.cn  2020-08-18 10:52:3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青圃舞狮三百年

  1978年,林建福教练与青圃金狮武术团第十二代传人合影。

  □福州往事

  三百多年来,金狮武术一直在闽侯县青口镇青圃世代相传,在福州地区留下“狮不过青圃”的美誉。2012年,“青圃舞狮”被评为闽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青圃崇文尚武的文化底蕴。

  (一)

  青圃舞狮表演用的“狮子”富有地方特色,制作历史悠久,工艺复杂。“狮头”用牛皮制作,先泥塑成50厘米宽、30厘米高的模型,再把整块黄牛皮压在泥坯上烘干定型,接着脱坯修整,描绘色彩涂抹金粉,装上木刻的狮眼,用竹圈藤条固定,最后配上双耳和舌头,“狮头”制作才算完成。“狮皮”用麻布缝制,长宽各约200厘米,一层层缀满牦牛或其他毛发染成金黄色的毛,制作成“狮毛”。扮演者穿上逼真的“狮皮裤”“狮爪鞋”,把铜铃挂在“狮头”上,系紧“狮尾巴”,一只形象威猛的“狮子”就出现了。“狮子”启用前,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一般在元帅府中开光点睛,这样“狮子”才拥有灵气。完成了整套程序后,“狮子”才能“闪亮登场”。

  青圃舞狮的表演,巧妙地融合了南狮北狮的特征,动作时而威武雄壮、勇猛刚毅,时而嬉戏玩耍、憨态可掬。通过舞狮者双狮戏球、桌面狮、养崽狮、驯狮等一系列精彩的表演,将狮子的喜怒哀乐等形态表现得出神入化。

  青圃舞狮的来历,可追溯到明朝的永乐年间(1403-428年)。“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灵济宫供奉的灵济宫总管洪恩上帝享受的是国家祀典,每年春秋两季,朝廷都会遣官祭祀。祭祀场面宏大,除礼乐三献、歌舞外,自然少不了舞狮。据说,原先的舞狮者是钦差大臣从北京带来的,后因路途遥远来往不便,钦差大臣就下令将舞狮的技艺传给灵济宫驻庙道众,让他们勤加练习,专供祭祀洪恩上帝时“御用”。明朝没落,改朝换代后,灵济宫官方祭祀的规格和次数缩减,舞狮活动走出“皇帝殿”,进入民间。清初,舞狮活动在青圃乡民中传习,逐渐兴盛于乡间。青圃舞狮与灵济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近代灵济宫在举行洪恩上帝、魏帅等民俗庆典时,舞狮仍是重头戏。狮团供奉的保护神,依然是灵济宫威猛的“魏赵二大元帅”。因青圃舞狮技艺带着北狮的印记,沾着“皇家”的殊荣,有别于福州其他民间舞狮,是名副其实的有三百多年历史、出身尊贵的“金狮”。

  (二)

  金狮武术与青圃结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闽侯七里青圃西井林氏有一户大户人家,主人林正金与儿子林守启偶然结识少林寺高僧铁珠和尚,拜师学艺。林氏父子经大师悉心传授、指点,除精通刀棍长短兵器外,尤其擅长少林金狮拳。

  少林金狮拳是福建南少林少有的象形拳之一,系南少林韦陀门派中的一支,流传于福州的闽侯、永泰、连江等地。金狮拳的特点是仿效狮子的各种形态和动作,并与拳术基本功相结合,拳法刚劲有力,生动地体现了狮子威猛的气魄和捕食时跑、跳、跃的敏捷,形象逼真,招式凶猛,很适合实战。

  青圃金狮武术第一代开山祖师是林正金,第二代宗师是林守启,其后第三代、第四代是西井林氏常字辈、敬字辈、本字辈、宗字辈宗师,第五代宗师沙师,第六代宗师厚师,第七代宗师瑜师,第八代宗师林建福,是唯一健在的青圃金狮武术宗师……三百多年来,金狮武术经过历代宗师的传授,在青圃开枝散叶。金狮武术博采众长,形成了拳术、短兵器单打、对练、对阵、舞狮等共108个套路和系列,是盛开在中华武坛的一朵奇葩。

  近代青圃金狮武术表演以舞台情景剧的形式体现,将舞狮、武术、打击乐融为一体,在少林金狮武术的基础上,分别表演狮子的形态、动作、感情,期间穿插徒手、器械、单人或多人对练武术表演。表演内容共分四场:第一场,双狮出洞,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危险来临,青壮年挺身而出,练武演武,村民们敲锣打鼓以壮声威;第二场,狮子下山,双狮戏球。为保乡村平安,不受侵害,青壮年个个奋勇争先;第三场,母狮产崽,有惊无险,人狮同戏,和平相处,孩童戏耍童子功,人与狮子和谐相处,金狮武术后继有人;第四场,团队协作,布设阵法,斗智斗勇驯伏狮子,除害驱邪,化险为夷,太平盛世普天同庆。全场表演要30多人配合,时间约3个小时。整场表演编排紧凑流畅,是武术与舞狮的完美结合,表演者动作娴熟,真刀真枪,锣鼓喧天,高潮迭起,观众叫好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受到中华武术深厚的功底。

  为了不致金狮武术失传,林正金、林守启父子精心将秘传的少林武功分解,把不同的武功招式编排成多种套路,结合民众喜闻乐见的舞狮形式,分别传授给本宗的子侄演练,组建“狮把”,立下规矩,约定每12年一届开堂授徒,从本宗族弟子中择优挑选20多名青少年“传班”。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1949年前,“狮班”没有间断,共传了22届。1949年后,观念更新,允许本乡其他姓氏的学员参加。

  (三)

  青圃金狮武术开宗立派以来,团队曾用的名称有“拍狮”“狮把”“狮帮”“狮社”“狮班”“狮团”“狮队”“青圃金狮武术团”等,如今正式名称是经闽侯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侯县青口金狮武术舞狮艺术团”。

  青圃舞狮三百年,目的是强身健体、保境护民,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参加乡村民俗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狮团”活动的内容更加广泛。1945年,参加福州市庆祝抗战胜利踩街游行,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照片;1958年,老前辈寿瑜师、梅生师等6人参加福建省武术比赛,荣获“武术光辉”银牌,参赛通知保存完好;20世纪70年代组团参加福建省武术表演赛,总教练林建福获得刀术表演一等奖;1983年,代表闽侯县青少年武术队参加福州市少年武术比赛,获得表演奖;1992年,应邀参加福州市道教协会成立5周年庆典,在梅峰礼堂表演金狮武术,与会者好评如潮;2001年,参加福州市第九届文艺百花奖民间文艺大赛,获得铜奖。

  据《闽侯七里志》载:20世纪40年代,寿瑜师任“狮社”社长,成员有30多人。由于“狮社”武术卓越,舞狮技艺精湛,深受人们喜爱,名声大噪。1949年,“狮社”应邀到福州仓山演出,游行路过万寿桥(解放大桥)时,寿瑜师艺高胆大,挺狮头越出桥栏,在狮尾的喜燕师配合默契,身手敏捷,抢前稳住。金狮探向桥外,舞出了高度惊险的戏水动作,观众连声叫好,青圃舞狮声名远播。20世纪70年代,寿瑜师打破传统观念招收女学员,创建“十头狮”大型舞狮表演团,经常带领表演团下乡巡回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他还接受长乐泮野、南通陈厝等地的聘请,带队前往传授金狮武术,扩大社会影响。

  1982年,在青圃大队领导班子支持下,“狮团”再“传班”,农历八月廿三,43名青圃乡11至17岁的男女青少年,按照祖传仪式,结为师兄弟。“狮团”聘请林建福任总教练,弟子行拜师礼,开堂“传班”。经过三个月的基本功训练,通过考核的24名学员,正式成为青圃金狮武术传承人林建福的真传弟子。林建福根据各位徒弟的身体条件,传授不同的拳术器械套路及功法。三年以后,经刻苦学习、训练,24名学员结业。可惜由于不久后金狮武术传承人外出谋生,这项流传三百多年的民间武术濒临失传。

  近些年,好消息陆续传来:2007年,闽侯县政协提案《闽侯县青圃金狮武术亟须进行保护》立案;2008年,“保护和开发青口青圃舞狮等民间文化”工作列入闽侯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青圃舞金狮》文章收入县政协文史资料;2012年,“青圃舞狮”列为闽侯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经县民政局批准、县科技文体局主管的“闽侯县青口金狮武术舞狮艺术团”挂牌。最近,有关部门对青圃舞狮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在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扶持。

  青圃人杰地灵,期待金狮武术的年轻俊杰继写“青圃舞狮”传奇!

  (福州晚报 记者 陈志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