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东台的记忆

http://www.mhnews.com.cn  2017-12-26 14:42:55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一个村庄的记忆,总会由道路开始。

  连绵高耸的相思岭,是戴云山东行的最后脚步,也是横亘在闽侯和福清之间的天然屏障。《榕城考古略》里有这样的文字:“常思岭在方岳里,距(福州)城东南一百二十里,界于福清。高数千仞,袤二三里,又名相思岭。”关于这座山岭,民间流传着好几种故事,皆凄婉动人。而东台村的老人,讲述的故事似乎更加深沉。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就是明代万历、天启年间两任首辅的福清名士叶向高。相传叶向高有一个他最钟爱的儿子,叫叶成学。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叶成学到京城看望父亲后回返福清,途中暴病死在这处山岭。叶向高闻耗非常伤心。后来,他几次路过这里,都要停下凭吊,悲痛不已。有说,福清地界原划在山岭的南面,因古人忌讳路死他乡,福建官员为宽慰叶相,便将县界移到岭上,且取名“常思岭”,并在这座山岭上设驿铺“常思铺”。由于“常思”“相思”福州话同音,渐渐衍变成了“相思岭”。东台村就位于相思岭下。叶向高思子心切,亲自勘察地形后,选择东台村后的一处小山丘作为自己百年后的归宿之地。这座小山丘正对着相思岭,背后则有七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呈扇形环抱,风水上称作“七星坠地”。从此,父子二人,在山岚烟霞中,朝夕对望,无言相吊。因了这段前尘往事,相思岭,从此才有了真正的相思意。

  原本寂寂无闻的东台村,也因此名声大噪。毕竟,这里有明朝宰相的墓地。而叶向高,历官三朝,两入中枢,人品文章,独步当世。因此,四百多年来,前来凭吊瞻仰的官绅士子不绝于途。

  东台村是双江陈氏的聚居地。相传陈氏原籍河南固始,是唐末跟随王审知入闽的十八姓之一。陈氏最初辟土长乐鹤上,清康熙年间,由于人口增长,开基始祖陈兴开率一支族人从鹤上迁来东台村。历经二十年勤劳创业,东台村五业兴旺,成为一座农商并举的富裕村落。至乾隆年间,村庄迎来经济繁盛期,一大片建筑群随之拔地而起。这其中便有第四世族人陈永皇建造的一处大厝。它占地五千多平方米,正面两幢毗连,拥有通透二进近百间房,不仅供自己一家居住,还用于接待南来北往的官员和社会名流贤达,民间因之称为“官厅”。在古驿道附近的东台村建这样一处“官厅”,当然可以看出主人的用心。由于“官厅”地处要津,加之主人雅好交友,不少僧俗闻人都曾经是这里的座上客。陈氏大宅遂成为一处有着浓厚乡野情趣的地方庄园。宾客们都喜欢来这里吟诗作画,高谈阔论,寓目云天,优游林泉,度过一段无拘无束的浪漫时光。

  “官厅”坐北朝南,带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筑风格,红墙碧瓦、高宅深院、雕梁画栋、古朴大气。宅前是一方大埕场,便于来客停车歇马。推开厚重的大门,进入庭院,只见回廊四通八达,连接着大大小小近百个房间。一二进各有天井,用于排水采光。三进为后花园,虽只剩断石残垣,但古木依然,可以想见当年花木葳蕤、曲径通幽的景象。正面大厅,更是布置得富丽堂皇,这里是主人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也是家族举行重要仪典的地方。

  大堂的梁柱上镌刻着一副副对联,它们书写了陈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崇文重教的传统。其中一副是明末画家王叶敏所题:“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这正是陈氏族人立家的根本。

  厅堂里还有一块横铺的斗灯形拜殿大理石,格外引人注目。村里的老人介绍说,过去每逢传统节日时,族里的晚辈都要一一站在这里向长辈礼拜。它又叫作宽心石。一旦遇到家族中子女有不规矩的行为,往往会被罚站在宽心石上,令其思过。这块宽心石,也成了走出村庄,旅居他乡的陈氏子弟终身不能忘却的记忆。

  关于他们的先祖,陈氏族人流传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东台村最初的开发时期,陈兴开结识了附近塘下、坑边自然村的王世盛和刘友道,三人意气相投,遂结拜为异性兄弟。他们都认为应该靠互助的力量,相濡以沫,才能兴建新家园。从此,三村打破界限,同耕一片地,共饮一源水,一家有事,众人相帮,做到水土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富裕。多少年来,三村间来往频密,亲如一家人。三人作古后,根据他们的生前盟誓,后人将他们一起葬在相思岭的矮头山上。好让他们日日守望着山下唇齿相依的三座村庄,守望着他们的田园宅院,同时守望着各自族人和谐绵长的生活。

  这是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村庄。因为这道山岭,因为这座古厝,东台鲜明的记忆,便不会褪色。

  (福建日报 黄文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