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风俗民情 >> 正文

水西林一族诗书传家坐拥四座祠堂

http://www.mhnews.com.cn  2014-10-23 15:52:12   来源:东南快报    【字号

  父子八进士的牌匾

  在水西林氏祠堂的中厅,挂有“三世重宴琼林”的牌匾

  水西林氏宗祠

  “东有濂浦林,西有水西林”,相较于本报10月11日A6版《林浦村林家三祠种下文化基因传承百年》报道中的林浦村(古时称濂浦,因主要为林氏宗族聚居,便改为林浦),在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也有一个文脉强盛的林氏村落,古时,林浦村被称为“东林”,而他们村则被唤作“水西林”。

  如今的水西林村落人口不过数百,但因为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历史上从这里走出过27名进士,至明朝达到顶峰。正因为有过显赫的家族史,水西林这个不大的地方便建有四座祠堂。89岁的林成乐,见证了水西林氏祠堂从私塾到南屿中心小学的演变,但不变的是水西林人对于百年文脉的延续。

  八百年老建筑曾是私塾

  1966年之前,几乎每年都出大学生

  十月的午后,福州的天气还是有些燥热,闽侯县南屿镇南屿中心小学的孩子背着书包,三五成群地走过粉红色外墙的水西林氏祠堂,像往常一样去学校里上课,但很少有孩子知道,他们的长辈就读的小学就是眼前这座迄今有800多年历史的建筑。水西林氏祠堂的管理员、89岁的林成乐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林成乐回忆说,上个世纪30年代,水西林氏祠堂曾办过私塾,他在私塾里上过两年学,但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两年后只能辍学,帮助家里做农活,这成为林成乐老人的遗憾。

  “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水西林氏祠堂的私塾停办了,改为民众教育馆,但也只维持了两年时间。”林成乐说,当时他在祠堂里看过无声电影,虽然比不上现在电影的画面精美,但对于当时年少的林成乐来说,却是一场场完美的演绎。每当电影即将播放,他总是第一个跑到祠堂里,抢到一个最好的位置。

  解放后,祠堂变成了南屿中心小学,附近的适龄孩子大都选择到这座小学就读。“因为我们村自古以来就对教育比较重视,因此在1966年之前,几乎每年都会出五六个大学生。”林成乐介绍说,南屿中心小学于“文革”期间停办,“文革”结束后再次恢复办学,直到1996年,海内外宗亲集资补偿学校,祠堂才得以收回,并于1999年开始重建。

  不过里许之遥就有四座祠堂

  见证“父子孙孙世进士”显赫历史

  水西林氏的始祖林敬德于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定居于北屿,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历史上以锦溪为界,锦溪以北称为北屿,以南即为南屿。到了清道光年间,侯官废都设区,北屿、南屿就并名为南屿。

  但目前居住此地的林氏族人仅有数百人,与南屿镇其他姓氏族人相比,仍显式微,可令人感到奇特的是不过里许之遥,祠堂便有四座,即水西林氏宗祠、狮岩林公祠、旗峰林公祠和次峰林公支祠,形成独特的祠堂文化。原来,水西林氏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教育,因此先贤辈出,但凡先人官至一定品位,子孙就以其为本分支建一祠堂,以示尊崇。

  四座祠堂又以水西林氏宗祠最具代表性。这座祠堂始建于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现有面积700多平方米。

  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插屏门,背面的匾额则是“父子八进士”,指的是九世祖林畊为淳祐元年(1241年)辛丑科进士,他的七个儿子于1265年至1274

  年均荣登进士。

  在水西林氏祠堂的中厅,挂有“七省经略部堂”“三世重宴琼林”的牌匾。三世琼林指的是明朝时的林春泽、林应亮、林如楚祖孙三代在林春泽百岁时同赴朝廷“琼林宴”,这三个人再加上林如楚之孙林慎,他们四人被称为“父子孙孙世进士”,显赫一时。

  旗峰林公祠和次峰林公支祠坐落于明代古街上,其中旗峰林公祠里还保有林春泽于90岁时所书翠旗衍秀的牌匾和皇帝册封的圣旨牌匾。狮岩林公祠藏于民居之内,要穿过一条长长的巷弄才可以发现。

  出于这一房的林宜峰告诉记者,风火墙的翘角下面有两朵不对称的花朵,两旁的貔貅神态各异,他曾特意请教了考古人员,对方告知,古代只有经过皇帝默认才可以使用这种神兽。

  三个公祠所在的明代古街现全长100多米,是林春泽担任户部侍郎时开始修建的,总共建成了八座具有官家气派的民居(第六座林春泽的藏书楼毁于大火)。整个建筑群占地4200多平方米,大门为衙门式的八字马墙。

  “林春泽故居至林如楚旧居,依次被称为头衙、中衙和尾衙。在林春泽故居的大门前有楹联曰:三世琼林第,六朝大老家。”林成乐说。

  中衙的对面,建有一座“人瑞坊”,又名“父子孙孙世进士坊”,是林春泽百岁之时,万历皇帝下旨赐建人瑞坊,历经三载,建成时林春泽已经102岁了。

  东林、西林难分伯仲

  与林浦“枝叶同根”,坊间一度热议“两林争荣”

  在水西林氏祠堂的中厅悬有仓山区林浦村赠送的“枝叶同根”的牌匾。明正德年间,北屿(即水西林)村十九世祖林春泽与城门濂浦(即林浦)村人林炫同为正德甲戌科进士,同朝为官。一天,正德帝上朝时问及“林卿家”,两人一同答应。为便于区别,正德帝按濂浦(在东)、北屿(在西)所居方位,将两人分别呼为“东林卿家”,“西林卿家”。北屿人以此为荣,便将村改为“西林”。再加上锦溪流过村前时,经堤坝抵挡,水向西倒流,自此,“水西林”便被人们所熟知。

  更为幸运的是,两家子弟都在日后登科及第不断,林浦林氏达到了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和以林濂为首的三代五尚书。而水西林氏也堪称辉煌,出现了以林畊为首的“父子八进士”和以林春泽为首的“父子孙孙世进士”。

  坊间也一度热议“两林争荣”,林成乐告诉记者,两林的后人曾在福州城区酒楼喝酒,双方都在为自个家族争荣,争取的内容已经转化为两副经典对联。林浦村的是“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而水西林则是“琼宴特琼宴不特特是三世册邀同赴宴,人瑞奇人瑞非奇奇是夫妻双寿百零四岁。”

  在族谱记载里,两林的子弟也曾同朝为官,并相互往来甚密。宗祠落成之时,林浦村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也曾特意送来牌匾庆贺,便是上述“枝叶同根”牌匾。坊间的种种戏谑笑谈,最终化不开两家的甚好关系。

  延续水西林文脉重修族谱

  高材生爬梳资料、足迹遍布八闽

  在水西林氏族谱里,貌似“两林争荣”的轶闻还有不少。不过,村里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族谱,村内仅存的只有明朝林春泽所修七到十卷本的族谱。对于分布海内外的水西林人来说,林氏先祖拥有的辉煌历史,也应该载入族谱,同林氏宗族一道被后代永久记住。

  由于“文革”期间水西林成为批判的重灾区,大量知识分子被批斗打倒,对于修谱一事,村里显然力有不逮,但又不轻言放弃。2007年,恰值福州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林豪生即将退休,便成为族谱重修之人。

  最主要的困难是族谱的续修缺乏足够的资料,林豪生等人为此多番倡议。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分散于省内各地的水西林宗亲在改革开放之后陆续回到水西林寻根问祖,加上世界各地宗亲寄来的资料,林豪生把前述的溯源缺失大概补齐。而清朝到民国年间资料的缺失,林豪生则通过当时村内年纪较大、记忆力尚好又有点墨水的人来补充。

  由于第一次操手续修族谱,林豪生特意请了南屿镇修谱的专家到祠堂开会。他走访了南屿镇所有拥有族谱的村庄,还到原先分散出去的林氏宗亲所在的20多个村落,足迹遍布宁德、南平、闽清等地。也曾到省图书馆里爬梳资料。

  在编修的过程中,林豪生决定族谱的世系排列必须走家串户询问落实。三番五次校对,并在过节之时把成稿张贴于祠堂之内,通知水西林人过去检校,如果出现错误,就重新改正,如此几次三番,水西林氏族谱终于于2009年编修完成,同时也改变了“正继嗣训”的传统陋习,关于水西林先祖辉煌的文脉历史自然也忝列其中。

  (东快记者 陈腾健 林良划 见习记者 吴剑杰 文/图)